而吳先則統帥新擴一營人馬前去奪取淅川,並駐守此處,以監視鄖陽和商洛附近動靜,保持和整合“搖黃十三家”黃龍的聯絡。

而蕭擒虎失去任繼榮、劉希堯、賀一龍和吳先四位司長以後,麾下僅有一司人馬。

張順便把黃龍留下的五百人馬轉手與他,再新募毛葫蘆一千餘人

再析出麾下騎兵一千,讓“革裡眼”賀一龍帶領,歸在蕭擒虎麾下,以彌補諸軍機動性不足的問題。

如此,蕭擒虎麾下共有五營人馬一萬五千餘人。其中純步卒三營,蕭擒虎標營及張一川麾下各有騎兵一千的加強營,足以應對面臨各方的威脅。

而與蕭擒虎搭配的文官、軍師,思來想去,張順只好忍痛把牛金星留下。

牛金星頗有才幹,又熟讀孫吳兵法,張順一直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做事。

奈何一來義軍之中人才奇缺,人手不足;二來張順身邊的張慎言、呂維祺本就是大明重臣,頗有歷練,精於實務。

自己若不能狠下心歷練牛金星一番,終究難抵這兩人老練沉穩。

更何況汝寧郭三海、劉洪起、沈萬登諸人還需要牛金星進行聯絡,也不得不留下此人。

計議已定,張順便喊來牛金星把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然後說道:“先生大才,本王恨不能早晚聆聽教誨左右。”

“然而猛將必擢於伍卒,執宰必起於州縣。我不想因此耽誤先生的前途,以致於抱憾終身。”

“還請先生助我義兄一臂之力,待南方已定,先生再入中樞不遲!”

牛金星一聽,張順這話洩露了太多資訊了,哪裡會有不快之處?

原本明朝中樞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原則。

和後世進入中樞必須具備基層和地方工作經驗不同,大明的閣老們反倒不能有地方工作經驗。

這也導致大明中央政策的制定往往充滿了書生氣和一廂情願的問題。

限於對相關制度不瞭解的問題,張順的思維還停留在後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實踐就沒有深刻認知的標準之下。

所以他提拔人才的標準就很簡單,無論文武官員,歷練一段時間以後就提拔起來試用。

如果表現良好,有機會便繼續提拔;如果表現不佳,或繼續歷練,或罷黜降職使用便是。

他從來不信任什麼“生而知之”者,沒見過就是沒見過,沒經歷過就是沒經歷過,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一步一步來。

牛金星見張順連提拔中樞重臣的標準都向自己洩露了,不由感激涕零、神情激動。

他連忙對張順三叩九拜,感謝張順培養、提拔之恩,只把張順也嚇了一跳,心道:這廝搞什麼名堂?

等到諸事安排妥當,張順這才備下酒水,請蕭擒虎入座道:“老弟明日便要返回洛陽了,不能陪義兄左右。”

“分別之後,別的話就不多說了。一要處理好分地之事,萬萬不可讓胥吏猾徒壞了大事;二要謹守門戶,儘量不要隨意浪戰,以免有關聖帝君之失。”

“若有什麼物件書信帶與嫂嫂,吾亦可代勞一番……”

張順正說的起勁兒,蕭擒虎連忙一伸手,拒絕道:“打住,打住!若真想為我好,還是離你嫂嫂遠一點為好!”

“這是為何?”張順不由愕然。

“最近賢弟取得有夫之婦有點多,吾心不安!”蕭擒虎一臉嫌棄道。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