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湖廣巡撫的決斷(第2/2頁)
章節報錯
南陽知府一聽便知曉湖廣巡撫心動了,他不由又添把柴,煽風點火道:“以下官之見,賊人用兵輕疾,轉進如風,不堪苦戰。”
“軍門須知戰機稍縱即逝,一旦賊人劫掠完南陽,定然會轉向它處!”
“不知欲轉向何處?”唐暉連忙追問道。
“以下官之見,恐怕其志在襄陽!”南陽知府連忙應道。
南陽知府話音剛落,湖廣巡撫唐暉不由拍案而起,大聲喝道:“賊子敢爾!”
也難怪湖廣巡撫唐暉震怒,湖廣要害共有三處。
在西曰:荊州,在東曰:武昌,在北曰:襄陽。
荊州之地,故夷陵所在也。從四川順流而下,過巫山、三峽等道路狹窄,江水湍急之處,出夷陵而一馬平川。
當初劉備率益州精兵東出三峽,被陸遜堵在山谷出口,火燒連營七百里即此處也,湖廣西面門戶。
而武昌即後世武漢,亦三國之江夏也。
西孫策、孫權據江東,數次逆流而上,攻打江夏,就是擔心劉備順流而下,直取建康城。
建康即東吳、東晉及宋齊梁陳六代古都也,亦後世金陵、南京地也。
而襄陽則當南北之要,和漢水對岸的樊城結為連城,兼具水陸兩便,乃湖廣北大門是也。
若是南陽有失,尚有襄樊可擋。若是襄樊有失,則湖廣門戶大開,幾無寧日矣。
昔日宋蒙南北交戰之時,襄陽之戰前後歷經六年,蓋如此也。
及至宋軍不支,守將呂文煥降元,宋朝滅亡便進入倒計時了。
緣由何在?
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
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湖廣巡撫唐暉本是文官,熟讀典籍,自然知曉一旦襄陽有失,則湖廣危矣。
更不用說襄陽乃是大明襄陽王所在,一旦失陷,自家性命那真是神仙難救!
想到此處,湖廣巡撫唐暉再也忍不住了,不由下令道:“傳我命令!”
“一、三百里加急,通知襄陽城最好防禦準備,謹防賊人襲城、詐城!”
“二、與我備下筆墨紙硯,我欲修書一封與那河南巡撫傅宗龍,告知我軍將南下之意。”
“三、留一營人馬在此,暫且拖住賊人主力,帶我率軍破了南陽之賊,再合力擊破此獠不遲!”
唐王朱聿鍵和南陽知府,聞言不由大喜過望,連忙笑道:“既然如此我二人甘願充當嚮導,為軍門盡綿薄之力。”
“若是攻城之時,城內又多故舊,還能助軍門一臂之力!”
湖廣巡撫唐暉聞言亦不由笑道:“這喚作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他自來!”
三人不由相視而笑,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