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順準備自稱舜王兼奉天倡義總統北方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北直隸四省一京軍政司法等一切事宜,開府建牙,儀同三司。

但是實際操作中,張順卻不能自吹自擂,直接下令自稱就完事了,那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所以,這事兒要走流程。什麼流程?首先是三讓三辭。你說我當大總統好,我不能應了,那嫌得我太心急了,失了體統。所以我要推讓一番,如此三次方能“勉強”答應。

於是,呂維祺便率先上書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今崇禎無道,天災人禍四起,民不聊生。賊寇如梳,官兵如篦。”

“幸蒼天有眼,天賜將軍以解河南府之困。驅逐虎狼,救黎民於水火之中;效法先賢,解百姓於倒懸之危。”

“中州百姓感恩戴德,誠惶誠恐,願推舉將軍為周王,兼總督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四省一京軍政司法等一切事宜。”

張順連忙拒絕道:“朝廷自有法度,皇上自有思量,想必不日便會派遣能臣治理一方,發內帑,救災荒,懲治亂兵,剿滅賊寇,大家齊享太平!”

當然,這一通胡話勸進者不信,推辭者更不信了。

不久,張慎言亦上書道:“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如今將軍效法先賢,雖有不及,亦不遠矣。天下百姓無不贏糧而景從,請將軍就虞王位,執中允厥,以治下民。”

好傢伙,這真是不要麵皮了。連張順這樣厚臉皮之人聞言也不由面紅耳赤。

他連忙擺手拒絕道:“鄙人之德,不及舜帝之萬一,焉敢如此哉?請大家不要再提及此事!”

結果不久宋獻策又上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又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今大明立國已久,百弊橫生,其禍有不可勝言矣。將軍身為炎黃之苗裔,舜帝之正統,承天應命,當有天下。”

“宜為陳王,總統四省一京諸事,替天行道,代天罰罪!”

呂維祺、張慎言和宋獻策這一來二去,其他人也不傻,早看明白張順什麼心思了。

頓時也趁機上書勸進,唯恐落於人後。一時間把張順誇的一朵花一般,說得好像前五百年、後五百年,世上就沒有他這麼好的人。

好傢伙,張順直呼好傢伙!原本他還以為古人“三讓三辭”,雖然有幾分做作,好歹是準備延續謙虛的美德。

結果他被人勸進以後才發現,這特麼不就是變著法叫人誇自己嗎?你們誇的不好,我還不當了!

我還真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沒想到自己終於好容易見到了一次,結果竟是我自己!

張順終究是少年人心性,臉皮有些薄。見大家這麼誠心誠意的邀請自己稱王治民,實在遭不住了,才下令道:“我本布衣,躬身於田畝之中。不求高官厚祿、富貴綿長,唯求一日三餐之飽,一年四季平安。”

“不意天災人禍,亂自上出,百姓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吾不得已率領眾人四處奔波,唯乞活矣。”

“今受大家抬愛,推舉為首,吾不敢以王號自專。奈何眾人嗷嗷待哺,官兵虎視眈眈,餘隻得奉天倡義,總督陝西、陝西、河南、山東、北直隸四省一京軍政司法諸事,替天行道,代天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