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開中,其實便是開中法,原本指商人往邊地糧倉輸送糧食若干,獲鹽一引,故有開中納糧之說。只是後來權貴朝臣以此為獲利之法,多方討要鹽引,致使納糧成空。”巘戅英雄聯盟m戅

“後來朝廷便乾脆買賣鹽引,再將所得之銀充作邊鎮軍餉,故謂之開中納銀。至於糴米,便是購買糧食之謂也。”

張順這才明白明朝邊鎮到底是如何運作,他不由笑道:“勞煩張公了,張某謹受教!”

“只是之前張公曾言,大旱之後必有蝗災,此事屬實否?”

張慎言見張順剛剛談完邊軍軍糧之事,又左顧而言他,不知何意。他只好繼續應道:“老臣親身經歷,更有故老相傳,斷然不會有錯!”

“好!”張順不由笑道,“前番我得聞呂維祺言道,大運河一年從江南往京師輸糧,不過四百萬石。假設邊軍兵額有五十萬......”

張順剛說到這裡,張慎言不由打斷道:“國初,九邊軍額有八十五萬之多,至今恐怕已不足六十萬矣。”

“好吧,就以六十萬計算。”張順從善如流,既然有大致數字,他也就不用自己估算資料了,“就按邊軍缺糧一半,每年亦需要購糧一百二十萬石。”

“如今年景不好,天災不斷,多地多有災荒之虞。且不說陝西之地連年災荒,民不聊生。那山西去歲被義軍、官兵來回蹂躪,一時半會兒不復當年之盛。”

“河南之地,今年不但遭遇兵災,更是全省大旱。若是明年蝗災再起,莫說邊軍糧草,我恐怕易子而食亦在不遠。如此一來,整個北方,只能依靠山東、北直隸糧食支撐。”

“而那北直隸和山東之糧,支撐京師尚且不足,明年尚需從江南輸糧四百萬石,又如何有餘糧與他?”

“更兼蒙古、金國本就糧食不足,多從邊地走私糧食,以免饑荒。若是整個北方突然缺糧百萬石,那麼後果將會如何?”

張慎言和紅娘子聞言不由瞪圓了眼睛,好半晌說不出話來。張順這一通分析看似簡單,實則從大資料出發,將大明整個北方的糧食缺口估算了個遍。

這套手法,本就是後世進入資訊社會以後,網友論壇吹水常用手法,被張順學了個十足。

而古代由於資訊落後,類似這種大資料分析的手段,只存在於少數高層人手中。

哪怕張慎言、紅娘子這般的人物,又哪裡想得到這個呢?

簡直如同高屋建瓴一般,從頭到腳把北方將要缺糧的情形分析個明明白白。

張慎言和紅娘子到這時哪裡還不明白張順的打算?他竟然要利用這才炒糧之機,玩起來“囤積居奇”的把戲,從真刀真槍的軍事戰,轉變成刀光劍影的“經濟戰”、糧食戰。

任憑你邊軍、蒙古還是女真,刀槍如何鋒利,弓馬如何嫻熟,武藝如何高強,沒了一日三餐,任你鐵打的漢子,也只能軟趴趴的乖乖趴在地上喊我“爺爺”!

其實真實情況比張順想象的還要嚴峻。首先七八月份清軍劫掠宣府、大同和山西,不但失去不少糧食、畜牧,更是對農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