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張順正要率軍返回,正好遇到了趙鯉子。

那黃守才本來就年長於趙鯉子,兩人相處日久,趙鯉子常以兄呼之,如今情急之下,便喊出來請張順救其兄長之語。

張順問的明白,不由眉頭一皺。那河南府府城乃是洛陽縣附郭,因在洛水之北,故名洛陽。

其城牆周約九里,有四座城門,分別喚作:東建春,西麗景,北旺喜,南長夏。

崇禎四年,由於農民起義的原因,朝廷又在城壕邊築攔馬土牆一匝,高一丈。並且把土牆延長三十三里,引瀍水入壕,以防禦義軍。

這洛陽城又是宗藩福王府所在,更有河南衛在城中,即便朝廷不派遣重兵把守,張順又如何能攻取此城?即便攻取了此城,又當如何防禦蜂擁而至的官兵?

一念至此,張順便問道:“諸位以為此事如何?”

眾人聞言皆皺眉頭,唯有陳金斗諫言道:“那黃守才不過是一個舟子罷了,雖然曾試圖協助義軍,終不能成。洛陽乃大城也,急切之間豈可攻取?依我之見,不若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什麼叫“盡人事聽天命”?其實就是棄之。

趙鯉子聞言大怒,他這些日子和黃守才多有接觸,對他仗義疏財的品性頗為敬佩。他見陳金斗居然說出這種話來,惡向膽邊生,就要上前撕打那陳金斗。

張順見狀連忙喝止了趙鯉子,訓斥道:“年輕人血氣方剛,有些魯莽也就罷了。正常議事之時,當以理服人,如何就當著我的面動起了拳腳?”

趙鯉子畏懼張順,猶自不服,卻也只好跪下來請罪。

張順這才親手把他扶起來,拉著他的手說道:“我知你救人心切,你這一路行來,還沒有半分長進嗎?”

“遇事當以冷靜為上,仔細剖析其中利害,然後才有解決之道,以後萬萬不可再對同僚拳腳相向。更何況陳金斗年齡又長,與你爺爺同歲,好歹也要懂得尊長愛幼的道理。”

一番訓斥之後,趙鯉子老老實實的應了,卻有欲言又止。

張順也不理他,只是對陳金斗說道:“那老山長左冷禪左右無事,你且幫我喊來,也幫我出出主意。”

陳金斗也老老實實應了,不多時把那顫巍巍的老山長左冷禪帶了過來。

張順命趙鯉子把黃守才之事說了,這才問道:“先生大才,不知何以教我?”

左冷禪聞言不由吹鬍子瞪眼,我這半截入土的老傢伙如何知曉?他連忙應道:“我年事已高,腦子讀書又讀僵化了,實在不知道如何應對!”

張順聞言笑了一笑,給那陳金斗失了個眼色。

陳金斗其他本事沒有,拍馬溜鬚,急主公之所急的本事還是有的。他連忙嘀咕道:“這麼說這老傢伙也沒甚用,反正他的學子學孫已經全部在此,帶著他一路顛簸怕不是壞了身子骨。不如殺了此老賊,以免浪費義軍糧食!”

那老山長左冷禪聞言打了個哆嗦,連忙接話道:“雖然如此,好歹我吃的鹽比年輕人走的路都要多,多少有些經驗,成與不成,還請大王恕罪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