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持續爆炸(第1/5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
當大多數的業界人士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他們便已有察覺,這對於《駭客帝國》來講,相當於一個極其有力的宣傳。
殺人電影。
雖然,單看名頭可能顯得有些不好聽,但,背後的價值不言而喻。
想當年,在邱木小時候,便有著諸多所謂“害死人”的電影,類似於《午夜兇鈴》這般,那絕對屬於噱頭滿滿的童年陰影,讓人嚮往且害怕。
這個時候。
當人們來到電影院,可能便能聽見這麼一些對話片段。
“聽說《駭客帝國》讓人跳樓了,我有點害怕。”
“可是,我看網上說,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恐怖驚悚片,而是一部科幻動作片,你怕什麼?我看了評論,這部電影的評價非常高,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當一群人滿懷著期待,踏入電影院。
那麼,相信他們走出來的時候,臉上也必然帶著滿足,如同剛剛結束的一場擊劍試煉。
或許,還有些懷疑世界。
當然。
有著先例。
相信,大概不會有人還傻乎乎選擇安然的自由落體。
關於事件的當事人。
在媒體的採訪中早已有所澄清,他患有長期性的妄想傾向,所以,對於世界的認知有所偏差,本質上屬於自我原因。
心理障礙在聯邦的世界裡不屬於什麼陌生的詞彙,所以,廣大群眾都表示可以理解,不至於歪曲。
在第二天的時候。
來自於《紐約日報》的頭版新聞,便給予了《駭客帝國》一個廣泛的解讀,作為北美髮行量最高的報刊之一,文章的作者來自於霍爾斯,這位老爺子乃是USC電影學院的一位大佬。
至於他之所關注這部電影,大概還少不了最近在學院中鬧得沸沸揚揚的駭客帝國支援事件。
勞爾率領著他的反抗現實俱樂部在USC可是掀起了《駭客帝國》的觀影潮流,在此,他們俱樂部的人數也在激增。
當然。
更多地來自於自由落體。
標題為,《駭客帝國》:關於流行文化帶來的精神困擾。
“稍微認識我的人相信應該都知道,我向來不太喜歡這些年的大眾娛樂品,所以,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昨天那一件讓人猝不及防的事件,我相信,我根本不會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麼一部來自於東方導演所指導的電影。”
“但,這部電影居然難得地讓我感覺非常之意外,很難得,這位東區導演對於我們西方文化有著充分的認知。”
“關於電影在宗教上的隱喻,相信這些天已經有很多人給予瞭解讀,主角Neo的故事和耶穌遭受猶大出賣,死而復生的傳說分外一致,拋開宗教,我覺得,導演還有著更有趣的隱喻。”
“Neo對自身的認同的過程,事實上完美地符合著拉康的映象理論。”
拉康作為後精神分析時代和結構主義的大拿,他的映象理論屬於他“三界”理論的一部分,共同構建了“他者”的語境。
簡單說明一下。
拉康認為:人永遠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人認識的永遠都是“他者”,主體只是幻象和騙局,從來沒有真實存在過,其中,關於映象階段,有著原發性認同和繼發性認同兩個階段。
邱木依稀記得。
在他大學期間,他非常好奇的參與了一場關於拉康精神分析的討論沙龍,最後滿腦子留下的只有“閹割”和“**”這兩個詞彙。
畢竟。
精神分析和Sex從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