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糧草充裕,有箭失一百一十萬發,床弩三百八十七具,火油兩萬升,滾木礌石無算,守城士卒精兵九千,輔兵兩萬兩千,守城足矣!”

三弟孟德向來負責孟家商務事宜,三兄弟舉事後,他便將所有後勤事務統籌一體。

由於此戰乃是孟家生死之戰,他更是日夜操勞,物資調配得當,以保障此戰物資供應——正因為他知道如今通河城有如此強悍的力量,才對二哥孟陽的選擇支援到底。

通河城乃大城,當年更是抵擋楚軍的第一線,建造的堅固無比,此後作為楚國統治南方的核心,雖然並未加強,但也修繕完整,加上這些士卒物資,在孟德看來,任楚軍如何精銳,也難以硬攻此城——那還怕什麼?

孟正搖搖頭,此地就他們三兄弟在,倒也不必擔心動搖軍心,有什麼說什麼。

“我們三兄弟得位不正,二弟雖然武藝高強卻出身草莽,難以盡得軍心。”

“而且三弟你常在吳越之間做生意,少往北方去,不知道中原精銳可怕。我們這些精兵在北地精銳眼中,只怕比輔兵也好不到哪裡去。”

孟正面色沉重。

二弟孟陽走的是江湖道,楚軍精銳又盡在北方,與燕國鐵騎,魯國甲士爭鋒,雖然二弟已經是罕有敵手的一品強者,但真還沒見識過楚國真正的精銳。

而孟正不同,他年輕時為了開拓眼界,遊歷中原,當過燕國將軍的幕僚,曾目睹燕國鐵騎與韓國槍陣的正面交鋒。

燕國鐵騎衝鋒天崩地裂,韓國槍陣不動如山,兩邊死戰屍橫遍野,當時孟正已經殺過人的,自問膽氣也有些,可旁觀這等陣戰,依然面無人色。

楚軍比燕國在野戰方面是有些弱勢,可楚軍精銳畢竟是可以與燕國鐵騎正面爭鋒的強軍,這等人馬若是調來南方,孟正並不看好孟家招攬的這些綠林好漢。

這些綠林好漢出身的精兵,就算武藝高強且有城池的防禦優勢也是一樣。

“以大哥看來,我們該如何守禦此城?”孟陽心中並不贊同大哥的看法。

三萬人馬還守不住一座雄城?這不合理。真當他這些年在江湖廝混,就沒有指揮過大隊人馬不成?

軍隊紀律性好,可比江湖人好指揮多了,他並不擔心守城的問題,只擔心鹿梧那邊不肯支援,要消耗他手下實力。

“廣佈斥候,掌握敵軍動向,早日向鹿將軍求援,必要時放棄此城治事之位。”孟正說道。

孟陽點點頭,不在說話——三兄弟站在城頭,望著夕陽西下,心中各有所思。

孟陽心中自然另有打算。

廣佈斥候肯定要做,他手下通兵法的人少,但輕功好手多了去了,雞鳴狗盜之輩也多,定能把楚軍動向掌握一清二楚——此之謂‘知彼’。

向鹿梧求援,那是不得已才做的事情,就算要求援,也是與楚軍一番大戰,守禦困難之後才做的事,不然還沒打就求援,自己日後如何立足?

更何況那鹿梧能封伯開國,他孟陽就做不得嗎?

不經過一番大戰打出自己的名頭,將來怎麼獲取封伯之位?

至於放棄治事之位?那是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才考慮的事情。

吳國,嵩京。

“外祖父,兵戰兇危,您歲數又大,何必親自前去,我吳國精兵十萬,勐將千員,還要您老人家如此勞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