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文呆呆地看著比爾,心中思緒凌亂,竟有些忘了自己還處在採訪階段。

在此之前,他的心中,一直把李唐首先當做了不起的學者,然後才是優秀的的投資人。

但直到這一刻,他忽然覺得,在那個華夏人的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籤——謀略家。

看來一直以來,還是低估了那個華夏人!

那個人的腦子裡面,不是正常人類的構造,難道是一個超腦?

在他的心裡,那個華夏人的形象,已然從一個低調謙遜的年輕人,變成了一隻蟄伏在黑暗裡的巨獸,燈光逐漸照射,獠牙森森,透漏出滲人的精光。

他要開始發力了。

國際上的所有礦企,都會被震懾吧。

“或許我現在的觀點,相對於市場的發展,會有一點點超前。短期內,市場規律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動,但兩三年後,我相信,事實會向著我預測的方向發展。”

比爾看到埃爾文呆若木雞,以為這位記者不相信他的話,或者理解不了他的話,又解釋了一遍:“現在國際上的焦煤價格也很高昂,但遠沒有到達真正的高點。”

“比爾先生,我相信你的話。”

埃爾文回過神,“而且你的話,真的是發人深省!我覺得我之前對李唐的跟蹤報道,做得還不夠到位,彷彿眼睛被迷霧矇住,看不清楚。但現在你的這番話,指引我看到了迷霧中的真相。”

比爾露出一絲笑容,作為學者,誨人不倦的給人教育,總是欣喜的。

“馬路河煤礦的價值,現在已經很高,但未來會更加的重要。”

他說到這裡,基本上已經點評完了,該說的已經說了,其他的細枝末節已經不重要。

沒有說太多煤礦的技術性問題,而是從經濟評價的角度,來剖析了一下。

很顯然這樣的剖析角度,更能彰顯這個礦權的真正意義。

他知道今天談話的內容,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就是馬利河鐵礦。

他心裡記著,所以主動引到了下一個話題:“馬利河鐵礦,我沒有去過巴分島,畢竟我的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我前往那樣的寒冷地帶。不過受到李唐投資馬利河鐵礦專案的啟發,我特意查詢了該專案的歷史資料。”

“您認為這個專案,有什麼可取之處?”埃爾文繼續耐心傾聽。

“現在鐵礦價格直線上漲,有更多心思靈活的人,比我更早的發現了馬利河鐵礦的潛力。”

比爾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紙條,上面有手寫字,“我對馬利河鐵礦專案不是很瞭解,所有的資訊和判斷,均來自歷史資料,未必準確,你們姑且聽之,不用全信,對學術要永遠保持懷疑的態度嘛。”

“你請直說。”埃爾文只是個文科生,思維並沒有太嚴謹。

比爾再次審視了一眼自己看歷史資料總結的內容,沉吟道:“根據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勘探資料,巴分島馬利河地區,發現了出露地表的磁赤鐵礦、赤鐵礦,而且礦層出露規模很大,主要的礦體長度達到了三公里以上。而且在附近區域,也發現了多個鐵礦床,埋藏也都很淺。”

“嗯。”埃爾文微微點頭,顯然這些資料,是他所不太瞭解的。

“如果不是氣候太過於嚴寒,這種大面積出露地表的鐵礦,挖開就可以直接運到附近的港口,銷往世界各地。”

比爾說起這些觀點,聲音不大,但話音中卻蘊含著讓人振奮的內容:“你也知道,馬利河鐵礦品位極高,平均品位在66%到67%之間,算得上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優質的鐵礦之一!而這樣的鐵礦,出露地表,而且與圍巖分界線明顯。鐵礦開採成本,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採剝比。而馬利河鐵礦的情況,採剝比極高,必然小於1!這是最理想的開採礦層地質情況!”

“你認為這個鐵礦,會很有開採價值?”

“這要看最終勘探成果,如果馬利河鐵礦規模足夠大,他們只需要修一條不到一百英里的鐵路,就能夠把鐵礦石,而且是價格更高的塊礦,透過海運銷售出去!”

比爾感嘆道:“那就是源源不斷的金錢利潤!”

“你看起來有些惋惜。”埃爾文發現了比爾情緒的變化。

“很顯然,這個礦權,之前空白了這麼長時間,卻沒有人重視。現在,卻被華夏人給搶先把礦權申請走了。”

“你看起來似乎認定了馬利河鐵礦必然成為我們國內勘探人的遺憾,是不是意味著這個鐵礦,規模巨大?”

“規模一定會很大的!”比爾很是篤定這個觀點,“地表出露礦層這麼好,如果礦層大機率能夠延伸到地下,兩三百米的深度依舊存在鐵礦層,那麼這個鐵礦,必然成為伽國最大的鐵礦!如果地下千米也有鐵礦,那麼這個礦床的儲量規模,將難以想象!”

“儲量規模會有多大呢?”埃爾文想要一個直觀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