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六十億鎂元收購(第2/6頁)
章節報錯
“小李啊。”
郎和民還是慈善溫和的模樣,主動伸手跟李唐握了一下,“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見到你了,但你的事情,還有你的名字,真的是一刻不停的傳進我的耳朵裡,聽得耳朵都起老繭了。”
“郎董事長,最近身體還好吧?”李唐禮貌的問候了一句。
“好得很。”
郎和民看起來精神確實很好,“前段時間聽說連贏礦業遇到了一些麻煩,都解決了吧?”
“解決了,得虧武礦集團給我們的大力支援,不但簽了大合同,還給了一大筆貸款。”
李唐知道武礦集團給予連贏礦業的這份支援,背後肯定有郎和民的簽字,所以面對郎和民,內心是充滿感激的。
“去年一直在跟著領導訪問各個國家,智莉、必魯等這些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都走了一遍,收穫很大。”
郎和民看似閒聊,話語中,彷彿有一股子淡淡的凡爾賽氣味。
李唐知道武礦集團這樣的大國企,肯定是肩負起更多的職責,跟民企肯定不一樣。
他倒也沒有打聽太多,只是對今天邀請他過來開這個會議,有些疑惑。
“看起來今天這個會議很重要,我不知道朗董事長把我喊過來,有什麼指示?”
“我現在怎麼指示得動你!”
郎和民微微一笑,簡單解釋道:“去年我們出國搞了一個非常大的收購,你聽說過沒有?”
“聽說過一點,但沒有了解太多。”
李唐只是從新聞媒體上聽到一些相關報道,隻言片語,並不完整。
“我們去年底,派遣國際投資公司的團隊,前往伽國收購諾朗達公司。”
郎和民親自跟李唐簡單陳述一下事情的經過:“諾朗達公司在伽國,屬於是家喻戶曉的支柱型支援企業,市值超過了五十億鎂元。”
“這麼大一個公司,收購難度很大!”李唐感嘆道。
只需要對比一下收購和被收購雙方的體量,就可以得出結果。
武礦集團和諾朗達公司體量相當。
甚至可以說,武礦集團在提出了持有連贏礦業股份之後,本身的資產價值,比諾朗達公司還要小。
這就是妥妥的蛇吞象。
“如果能夠完成這樣的收購,那真是創造了咱們國內企業出國收購的最高紀錄,可惜功敗垂成。”
郎和民不無遺憾的嘆了口氣。
他看向李唐,笑呵呵道:“我們武礦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一個貿易型企業,進出口各類礦石為主要業務。現在也在逐步考慮轉型,努力向資源型企業靠攏。你以前也是我們武礦集團的員工,也都有所耳聞,我們公司一直在為轉型而努力。”
“我知道的。”李唐點頭。
“這次收購諾朗達公司,可以說是我們轉型的關鍵一戰,一旦收購完成,我們五礦集團將發生徹底的改變!”
郎和民說起這話,身上彷彿有一股子慷慨豪邁的情緒迸發出來。
誰不想建功立業呢?
牛福在一旁幫著解釋道:“諾朗達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業,主要業務是銅礦、鎳礦、鋅礦等。其中銅礦的產量可以排在全球前十,在伽國、鎂國、智莉、必魯等地,都有銅礦山和冶煉廠。其實最吸引我們收購諾朗達公司的,是他們的鎳礦業務,產量世界前三。他們在伽國安塔略省盆地的鎳礦開採,已經持續八十年,而且還能持續開採一百年以上!”
“我們國家需要大量的鎳礦!”郎和民說道。
站在一旁的胡真篪,也補充道:“鎳金屬是不鏽鋼生產的必需品,而且不鏽鋼需求量巨大。我們國內目前的不鏽鋼生產,對鎳礦的進口依賴度達到了55%!”
“走出去,尋求控制鎳礦生產源頭,很重要!”牛福感嘆道。
李唐聽到這裡,基本上明白了一件事情。
武礦集團收購諾朗達公司,恐怕不僅僅是管理層或者董事會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