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峙了許多年,始終不分勝負。即使釋迦牟尼覺悟以後,成就佛陀,也未能真正壓制住魔羅……直到,其最後去到那竭國,在桫欏樹下以三乘法感悟寂滅,坐化成佛,方才得以將魔羅心分離出去。

這些故事,玄奘耳熟能詳。和他印象中的,相差不遠。

但在波旬的口中,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光景,都栩栩如生,彷彿真實地展現在玄奘的眼前。

一開始,玄奘並不是很清楚,為什麼波旬要給自己講這麼多。

但是逐漸地,在聽到那些生活中的朝夕細節時,他的眼前,忽然浮現出了無數景觀。

那些,正是在梁家莊中,他感悟紅塵時,與那梁家少女朝夕相處,白頭偕老的景象。

雖然很早以前,玄奘便在龍女的點撥下,明悟了紅塵眷戀與超脫之間的關係。

就好像那如來佛祖成佛以後,她的妻子最終也感其徵召,主動投修,最終修成了正果。

可是現在於波旬口中,結合兩方光景的衍生,玄奘卻從心頭開始湧入了無限的不捨。

是的……

成佛以後,雖然看似超脫。但似乎有好像什麼都變了。

波旬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也是波旬。兩者本就是相依存而誕生的,也許兩者現如今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存在。但最開始,身為一個“人”的“魔羅心”,兩者又有何區別?

真正的紅塵劫,徹底展露在玄奘的眼前。在這一刻,哪怕形成了堅定不棄的佛心,但玄奘仍然是不由地陷入到了其中……

是呀,紅塵,如何能夠這般輕易地就悟破?這世間有太多難以獲悉的道理了。

魔主波旬能夠統御魔道,並且與釋迦牟尼佛分庭抗禮,雖然如今式微,但終究不滅。自然,也有其強大的一點。

而如今,波旬不惜將魔道展露在玄奘的眼前,自然也將自己的魔道,在玄奘的內心,埋下了一顆種子。

但是,波旬的所作所為。對三界中正在監聽有為法界的諸多菩薩來說,雖然都感覺到不妙,卻也都看不透其中奧妙。

在他們的眼中,波旬只是將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較為詳細地說出來而已。可是,那玄奘為何聽過以後,卻似乎彷彿被打動了什麼一般?

然而,雖然諸如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存在都隱約猜到了其中的可能,並且為玄奘擔憂不已,可是如來佛祖卻仍舊沒有動作。彷彿,是在縱容波旬一般。

那三十三天外,太極宮中,蘇尋也抬起目光。

西遊,終於要開始了。

波旬此次所為,為西遊之路,完美地拉開了一個帷幕。

只是,不知道……能否瞞得過,“天”?

有為法界中。

聽過波旬的話,玄奘的目光諸多閃爍。

波旬道:“你真的相信,佛經能救這個世界?”

玄奘聽聞詢問,不再斬釘截鐵。

他遲疑了良久,但最終還是說道:“我信。”

波旬道:“既然如此,你便去罷。我們,拭目以待。不過,我希望下次我們再見的時候,你能叫我……‘世尊’。”

此言一出,三界皆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