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瞞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玄奘如此開口,果真巧妙地將佛與魔的歧義成功解釋了。
滿天神佛,都不由得欣慰。
雖然玄奘此語,似乎有些“正邪不分”的含義,也毫不忌諱地將“佛”說成是有朝一日,可能成為“魔”。
但是,所幸能監聽到有為法界的,都是三界中有數的大神通者。以他們的心性修為,都能夠理解玄奘的含義。
佛魔變換,本就是世間常理。只是每每那時,他們會堅信自己才是“佛”。
然而,如此的觀念,在某些事實面前,是站立不住的。許多修行者往往也是因為此,而被魔道利用,觀念崩潰,進而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但在玄奘的觀念中,這卻並不重要。他追求的並不是佛,也不是魔,而是一個他自己信仰,並且堅信能夠得以成就自己的“道”。而那個道,便是如今的“佛”。
波旬嘆了口氣。
玄奘如此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波旬實際上,早就也有所預料到了。
對其在無為法界中,和金蟬子辯佛之事,波旬也是一清二楚。
不過今日他既然出現了,就不可能毫無收穫的回去。
畢竟事關西遊,而西遊,不僅僅是佛道天庭三方的博弈,更與魔道的未來大勢,息息相關。
想到當初那“蘇道真”親來有為法界,並且向自己演化出的,未來“世界”的景象。波旬便知道,此事決不能輕率。
此時此刻所發生的,必然會刻印在那“天命”之中。
波旬頓了頓,說道:“玄奘,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玄奘道:“故事?”
波旬道:“不錯,一個‘覺者’的故事。”
玄奘皺了皺眉,這三界中,能稱作覺者的人很多。
但是在波旬口中,能最適合被其成為“覺者”的,只有一人,那便是釋迦牟尼。
對於釋迦牟尼的故事,玄奘自然也好奇。
雖然他在佛經中看過不止一遍,但是真正的故事如何,卻也是很難說的。
玄奘道:“既如此,便請魔主敘來。”
波旬點了點頭,便漸漸開始講述了起來。
他講述的的確是“釋迦牟尼”的故事。
與佛經中記載的,相差不多。
釋迦牟尼是西牛賀洲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拘利族天臂國王之女。
摩耶夫人在回父國途中,於藍毗尼花園分娩後七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成人。
釋迦牟尼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加上釋迦族姓面臨滅族的戰爭威脅,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一開始,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跟隨“數論”先驅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學習禪定。
後來,則到尼連禪河附近樹木中單獨修苦行六年。
漸漸地,他認為苦行不是達到解脫的道路,轉而到伽耶畢波羅樹下靜坐思維四諦、十二因緣之理,最後達到覺悟。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內心卻誕生了一尊魔羅。那魔羅以無邊幻象,邪祟法力蠱惑他,試圖讓他放棄佛法,墮落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