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王莽(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的三界,天地佛道的大神通者,但凡看到過蘇尋“水珠世界”場景中的,都知道此刻南瞻部州正在進行著一場變革。
而這,就是昔日天地佛道的仙神詢問蘇尋為何不直接轉世時,蘇尋說的“原因”。
那便是王莽此人。
對於王莽的身份,蘇尋其實也並不清晰。但是他和自己記憶中的歷史上一樣,在水珠世界的推演中,也會對漢朝做出一系列的變革。
而這些變革,可以說是“超前”的。
所謂超前的含義,就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政策。從這一點上來看,王莽甚至可以說要比始皇帝還要超前很多。
以至於,他超前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是到底如何會失敗,水珠世界中固然有推演,卻也並不詳細。在如今三界大神通者的眼中,現在發生的事情,才是最好能印證水珠世界的事情。
故而,有王莽在南瞻部州,那孫悟空和楊戩之戰反而在三界大神通者們的眼中,不是那麼重要了。
此時已至元始五年,也即使推演中,王莽即將“篡位”,改朝換代的那一年。
元始五年,平帝病死,十二月,王莽立只有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為皇太子,群臣同時上書王政君,希望王莽代理天子朝政,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
而這個時候,王莽稱帝,與歷史朝代中的篡位不同,除了劉氏宗室,漢朝內外的群臣都是贊同的,頗有一些上古時三皇五帝禪讓的意思。
雖然不久後,劉氏宗室便有許多發難者,可是大多都並沒有什麼力量。
譬如居攝元年,安眾候劉祟率領百餘人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但實則,這些顯集聚的兵力並不多。
尤其是王莽得天下民眾人心所向,大多百姓更期待王莽的政策,不願意造反。次年,王莽便派王邑平息了叛亂。
時年漢朝仍有禪讓之風,王莽便加以利用,旋即舉國各地都出現了王莽稱帝的符命。四方更有人聯名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王政君被破交出傳國玉璽,隨即王莽便在群臣的聯名之下,由孺子嬰禪讓後稱帝。這也是自三皇五帝之後,又一次“名正言順”的禪讓。
王莽稱帝之後,立刻開始了自己籌謀已久的改革。
建國元年,他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他循序漸進,政策中包含許多超前的改革,如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其中的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是託《周禮》中的古制改建的。不過實際上,王莽改制有許多政策是上古時期也從未有過的,也並不是單純的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