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尖兩刃刀(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戩聞言,心中稍安,他就怕自己所見到的那些場景會變成真實,所以不敢隱瞞,一五一十都告訴給了蘇尋。
但是現在聽了蘇尋的話,恐怕那些場景,很多都是那人編造出來的,自然便不在意了。
蘇尋道:“你此來,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一併說來罷。”
楊戩道:“蘇子料事如神。我此番過來,確有要事。”隨即將蜀地水患的事情說了,言及那業煞孽龍乃是因自己而逃竄到蜀地的,如今雖被斬殺,但魂靈不滅,仍然引發洪澇,禍及蒼生,如果不能平息,自己心中不安,便來求化解之法。
蘇尋道:“此事我都已知曉。不過,這件事情並怪不得你。那業煞孽龍,乃是當年我將東勝神洲、南瞻部州的妄心集聚了起來,與你在灌河之中大戰。如今三百年已過,但你並未證得清靜,自然會有業障逃竄出來,引發禍患,這亦是因果也,即使洪災去了,天災仍然存在,臨危唯有自救,如此方能真正化解。”
楊戩道:“話雖如此,但我若證得清靜心,洪災便可避免。生民罹難,我難辭其咎。若日後真有天災,也該一併顯靈,助人脫困。”
蘇尋點了點頭,眼中浮現出激賞,道:“你能有如此善心,真乃難得。既如此,我便傳你一則化解之法,你須得善用。”
隨即,將手指一點,一道靈光點入到了楊戩的眉心當中,乃是一則鍊鐵之法。
蘇尋道:“那孽龍引發水患,若要化解,可將昔年大禹治水的避水劍、開山斧折毀,與其相融。則水患自能化解。只是如此,這兩件神兵也保不住了,你可願意?”
楊戩毫不猶豫道:“這兩件神兵本就因治水而生,非我之所有,我所以取二兵,乃是為了救母,今母已得救,若能化解洪澇,救助災民,又有何惜?”
蘇尋道:“既如此,便就此去罷,若解了此禍,可再來太極宮中尋我。”
楊戩領命,又化作童子,拜謝離去,言及水患難待,日後再來拜覆師恩,隨即便離去了。
他得了化解之法,歡歡喜喜,先回去稟告黎山老母,旋即又去到郡守府中,助李冰治水。一連數月,楊戩用從蘇尋這裡得到的鍊鐵之法,把避水劍、開山斧都損毀,取其靈魄,與那邪龍的怨念混成,又幫助李冰建造水渠,疏洪澇以灌溉田地,頓時,災情大解。
蜀人大感恩德,李冰待楊戩甚好,且其亦有經天緯地之才,懂天文地理,楊戩和他共事,受益良多。
李冰長子早逝,楊戩年輕,又被稱作二郎,蜀人便以為是李冰次子,便為楊戩建廟,乃二郎神廟,因此民間又將其稱作李二郎。
數年後,洪澇漸漸平息,李冰問道:“如今水患已止,不知君願往何處去也?”
楊戩道:“我當回往拜覆恩師,隨即迴向驪山,與母、妹長相廝守。”
李冰道:“今天下大亂,道統爭端,民怨沸騰。雖水患止,但天下亂未平。君有才能,不如我以引薦,一同為大王效力,匡正天下,如何?”
楊戩聞言,沉思片刻,道:“此時容後再議,我當先稟覆恩師。”
李冰自不阻止,楊戩便又以紫氣元君的符籙,化作道童,再上三十三天外,直入太極宮,再與蘇尋相見,道:“稟恩師,水患已平,特來複命。”
蘇尋道:“汝在凡間所作之事,我都已知曉。此番治水,又立了大功,不久後當可功成正果,封授仙籙。”
楊戩大喜,對蘇尋再三感恩。
他雖然不慕神名,但是也知道,一旦此次被封授仙籙,日後便不必在這麼遮遮掩掩的了,而且母親和妹妹的罪責也將徹底洗淨,可得安寧。
蘇尋也笑了笑,忽然又道:“楊戩,你平定了水患,那開山斧、避水劍如今何如了?”
楊戩聞言,道:“如今已成廢鐵,再無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