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如此說,八戒和沙僧先是愣了一下,旋即都頓時恍然大悟。

難怪……難怪這猴子向西而行如此乾脆,也難怪玄奘直到如今,也遲遲沒有追趕上來。

如此看來,這西行路途四人中,倒是隻有自己二人,反是拖累。

沙僧頓了頓,還要說話,卻被八戒拉住。

八戒對行者道:“哥哥,既然你執意要去,那便去罷。我老豬與沙師弟便在此處等你,如你不回來,我們便也不隨那和尚西天取經,都各自歸去便罷。”

沙僧頓時有些氣惱,道:“二師兄,怎說如此言語?一路西行,我等多受師父與大師兄之照拂。今已至此,如何還談什麼散去歸去之說辭。”

八戒道:“師弟呀,此番西行,若是取得真經。以師父之仁心,師兄之鬥志,當封為成佛。而你我二人,可有成佛之資質?”

沙僧聞言,也有些反應過來了。

是啊。

他二人,雖然是代表了道門和天庭西行取經的。但比起自身而言,那所代表的意義才更為重要。就算西行到了靈山,料想也難成佛陀。

所謂成佛,重要的,其實並不是神通法力。就神通法力而言,菩薩、羅漢也可以很強大,甚至比得上某些佛陀。

但是佛陀更重要的,是“道行”。而這所謂的道行,在佛門又叫做“頓悟”。

昔年,那佛門四大菩薩,在過去賢劫之中也都是佛陀。

但是他們因執著於蒼生,再度過大劫難後,卻也陷於對釋放苦海的責任當中。因此倒駕慈航,降格為菩薩。

四大菩薩的道行,本身不在佛陀之下,法力更是甚至比佛陀更加強大。但是他們卻未能頓悟。倒是彌勒佛祖,在昔年道祖西出函谷之時,一朝頓悟,恢復了佛陀之相,甚至成為了東來佛祖,位列“未來佛”。

四大菩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其餘的菩薩、羅漢、尊者等呢。

沙僧和八戒如今也是如此想的。這一路向西而行,他二人或勤懇,或憊懶,實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頓悟,明白自己的“道”。如若不能,即便取得真經,也不可能成為佛陀。而他們的志向,也本就不在於此。

相比之下,行者和玄奘,卻恰恰是如此的。如今八戒醒悟了,也點醒了沙僧。沙僧於是也打消了阻止行者的念頭,嘆了口氣,道:“既如此,大師兄一路珍重!”

兩人如此想、如此說時,卻不料,那彌勒佛忽然開口笑道:“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