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忽然開口大笑,眾人都是一愣。那八戒和沙僧的目光也被其吸引。

眾人問道:“佛祖,不知何故發笑?”

彌勒佛祖指向八戒和沙僧道:“我乃是因他二人尋得自己之道而欣喜。”

八戒和沙僧聽聞此語,都頓時迷惑了。

他們尋得自己之道?

這甚是怪哉!他二人是明白了自己的輕重,不再去插手行者的劫難,只願祝其渡劫。

這,怎麼能說是尋得自己之道?相反,應該說是放棄了尋道才是!

彌勒佛祖似乎也知道眾人之疑惑,便說道:“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彌勒佛祖所言的,乃是《道德經》中所述的。正是: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

當然,對此經中所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教。而佛祖言到此處時,也並非是追究經中真意。而是說道:“這三界世間中,自有其道。日月執行,斗轉星移,風雲變幻,春秋交替……雖有仙神掌管,亦有自然規定。如若各不司其職,則天下混亂,無異於身處混沌之中。”

彌勒佛祖所言,彷如醍醐灌頂一般,讓眾人都有一種清醒之感。

不錯。

如果風不是風,雨不是雨,四季混亂,星月亂墜。這世界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世間有世間的規矩,這是天道。人間有人間的規矩,這便是人道。

也難怪他會說,八戒和沙僧找尋到了自己的道。他二人雖然是放棄了與行者渡劫,而是轉為祝願,但這恰恰是他們應當履行的“規則”。

世間萬物,從小到大,一切生靈,都有自己的道,和自己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

有人所作的,終其一生,從廣義上來看,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對他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無比巨大的成就。因為那是他一聲的結晶。

雖然對比天下,微不足道,但這卻也是他的“道”。

而有人所做的,雖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甚至史書留名,乃至更改萬世。

但在無數年後,在大歲月中,也只不過是一縷漣漪罷了!

終千世萬代,無論是人,還是仙神。那顓頊帝絕地天通,那始皇帝成立人道,但終究也不過是史書上的一筆而已。

甚至那曾經開天闢地的諸多大神聖們,盤古、女媧、太一、老君,在悠悠歲月之後,終究也會逐漸變得渺小。

但是,不可否認,小到飛蛾撲火,蜉蝣一世。達到成神成聖,成仙做祖。這都是尋道、立道、成道的過程。

而蘇道真的天人道,正是將“道”字,刻印在悠悠永恆之下。

故而也使得“人”,擁有了在時間毫無意義的永遠之下,得到大成就,因而刻印永存,將奇蹟與道果,印在自己的心間。

八戒和沙僧終於明白了,原來自己的道,並不是在於自己有何成就,而是在於自己的象徵,自己所代表的,自己所認為的成就。

那並不是毫無意義的,或許是微不足道,但卻一定是永遠存在的。

兩人雙手合十,面對彌勒佛祖,齊齊恭聲說道:“多謝佛祖指點!”

眾人歡愉無比,於是便由此結束了這一天的筵席,當晚,各自去到小雷音寺後院,一同分住了房屋,睡了一夜。谷獷

這一夜,眾人都未在言語,也沒有誰無法入眠,而是彷彿凡人一般,好好的睡了一覺。直到次日天亮之時,八戒和沙僧趕忙去叫行者時,行者已不在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