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兩人都心領意會,反倒是剩下了其他人,不明其意。

當然,菩薩羅漢,道家天仙,都是非同小可的存在。哪怕不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從蘇尋和如來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這一次的盂蘭盆會,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而其中,亦有幾人,明白了些許。甚至仔細回想之後,便推算出了一切的始末。諸如那觀音菩薩,眼中浮現出了幾分異彩,最終雙手合十道了聲“阿彌陀佛”。

幽冥界,地府。地藏王菩薩雖未參加盂蘭盆會,但是,諦聽卻將會上一切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她。她輕輕摸了摸諦聽的額頭,也道了聲:“善哉、善哉。”

盂蘭盆會就此圓滿。如來佛祖又與諸佛、眾仙談論了一番道法心得。隨即,與蘇尋好生論道了一番。蘇尋這才知道,如來佛祖的對自然造化,混元道果的造詣,要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之外。

三言兩語的點撥之下,竟然讓蘇尋有大徹大悟之感,只怕這位佛祖的道行,果已達到了正果,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生不滅,清靜自在。

也難怪,這現在三乘法會如此的精妙了。

蘇尋甚至毫不懷疑,如來佛祖不止精通道法,對諸子百家,也絕對是瞭如指掌。畢竟他可以監聽三界,諸子百家的學說對於如來而言,絕非是那麼難以理解的。若是如來佛祖真的只是想融百家於佛法,也完全不需要請示誰。

只不過,如來要做的乃是傳法佈道,普度眾生,而不是剽竊。一來,需要名正言順。二來,也需要天人相助。若是單純的剽竊道統,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得罪了,何況也不能達到自己救度蒼生的宏願目的。

這一點,對蘇尋來說也是一樣,所謂法不可滅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他不是需要與如來合作,而是要針對佛法,侵吞道統,固然有很多辦法。但一來便如波旬一般落於下乘,二來大動肝火,必然有礙天心人意。

於是此次盂蘭盆會便漸漸散去。臨走之前,如來將一枚菩提子拈出,命人恭敬奉給金闕玉晨大帝,道:“陛下,此乃我於大雪山菩提樹下悟道之時,得來的心得。既陛下願意發菩提心,那麼便將此菩提子交由陛下,願能妥善,必不負所望。”

蘇尋接過菩提子,看著菩提子似星月,似鳳眼,似金鐘,似白玉,又似金蟬。仔細感受了一番,發現當真有無量大功德。其中似有另一個世界,乃是一方淨土,宏無量光,度無量佛。五眼六通,不生不滅。三三萬萬,宏福無限。

這菩提子乃是釋迦牟尼佛證道時的功德善果。此時蘇尋已經確定,此刻的如來當是釋迦牟尼,即謝禮再道了聲“慈悲”:“吾便承了這‘菩提’之果,當救度西牛賀洲之蒼生,以大法力保千年不受魔患肆虐。”

“阿彌陀佛。”眾皆頌佛號,讚揚玉晨大善心。以道護佛法,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就連當年道祖紫氣東來時,佛門也是如臨大敵,但如今佛門卻都發自內心的尊重蘇尋。

而道家眾仙,卻也知道此舉的深意,的確功德無量,自無挑剔,便也各自奉禮。

諸佛諸仙先離去,隨後菩薩羅漢有部分隨東來佛祖去了,亦有諸如觀音、普賢、文殊、大勢至、無盡意、寶檀華、除蓋障、金剛手等菩薩仍在靈山奉法。當然他們也各自有道場,但是卻知道,如來佛祖仍然有事情未吩咐完。

果然,在蘇尋離去之後,如來先吩咐八大菩薩先放下護法降魔,若魔患再起,自有法力相助,隨即又讓他們與摩訶迦葉、阿儺、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等弟子皆前往三十三天外,拜訪四御大帝與十尊。

按最後,將剩下的弟子都召集到面前,道:“今我欲將三乘法東傳,融匯百家,遍佈大法。汝等都是受了三乘法正果的菩薩,不知由何人願意先前往布法,普度蒼生?”

剩餘的弟子中,有一位身穿錦斕袈裟,手持九環錫杖的比丘出列道:“稟世尊,弟子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