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千里不留行(求收藏推薦)(第1/4頁)
章節報錯
有些事,一旦開始去做,便沒有那麼多思想包袱。
比如現在的楊默。
確定那個揚州嫖客所做的事並非吹牛,並痛哭流涕的磕頭求饒,楊默手裡的匕首往右邊滑動了十厘米。
當著丈夫侵犯妻子,逼迫兄長賣掉妹妹,處置這種人渣,他心裡沒有任何波動。
最開始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騎術不佳,犯了事很容易被差役捉住。
雖然他已經有應對的說辭。
卻沒有想到各地府衙差役們的騎術比他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做的事,在這個時代有個專有名詞:路見不平,為民除害。
北隋的開國皇帝楊承曾經是關中游俠,自小就喜歡鋤強扶弱。
十八歲便在關中樹起了赫赫威名,時人無不以認得楊承為榮。
這也是他後來爭奪天下的基礎。
北隋建立之後,這位草莽出身且十分任性的皇帝便在律法中加了一條:遊俠,是合法的。
當然能夠獲得遊俠的身份很難,代表身份的牌子上都有御製兩字。
也就是說每一個都是皇帝親自認可的。
有牌牌的遊俠權力有多大呢:奉旨除奸鏟惡,可以先斬後奏,殺人不法犯。
因為楊承就是當時天下游俠的老大,所以北隋前期的遊俠們和明朝的錦衣衛頗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史書上也對這批人有詳細的記載,形象很光輝。
當年廬陽有個遊俠,叫做周戙,有一天回京述職,楊承向他吐槽,說有個叫趙峰的大臣很討厭,經常在奏摺裡羞辱他這個皇帝。
自己對他卻無可奈何,只能每日受其羞辱。
周戙聽了十分生氣,所謂君辱臣死,趙峰如此羞辱自家老大,自己需得殺了他方才可以。
於是拍著胸脯說,老大放心,這事交給我了,我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當晚就潛入趙峰家中,擇機刺殺。
卻發現天還沒亮,趙峰就穿好朝服,等待上朝,即便是在家中,坐姿儀式也十分莊重。
周戙見了,認為趙峰對君主很忠敬,不忍殺他。
但又給楊承許諾,自己要殺了他為主上出氣。
於是現身見趙峰,說明來意,橫劍自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一個叫張真的遊俠,聽信讒言誤傷了一名官員。
事後知道這官是個勤政為民的好官後,先是滅了造謠者滿門,然後刺瞎雙眼,毒聾耳朵,揹著荊棘親自登門謝罪。
北隋的歷史裡,遊俠便是這種形象。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極其講道義,講規矩,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楊默最開始看到這些遊俠列傳的時候,心裡還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