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自己沒有當太子這件事,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

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

國喪結束後的一個月裡,太原城內十分平靜,京師也沒有傳來什麼訊息。

日子依舊很平淡。

但李秀寧卻能感受到,平靜的日子後面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這危機是什麼,她不知道。

京師來的訊息只是告訴她,雖然龍城王死了,但李家在朝廷裡算是站穩了腳跟。

一個月三封信裡,好訊息一封比一封多。

先是李家被朝廷查清,沒有罪責,乃是別人的誣告。

而後便是李淵成為了輔政大臣之一。

第三封信的裡,更是說大哥李建成掌管了龍潭軍——拱衛京師的三大軍隊之一。

但是每一份信裡都沒有提楊默的事,好像他們全都忘了還有楊默這個人的存在。

李秀寧很擔心,這種故意的忽視會產生變故——比如,取消自己與楊默的婚事。

雖然李秀寧心裡也有過這種想法,但這和她做人的準則相違背。

李家與柴家的婚約,沒有明說是自己和柴紹,因此,她可以為了家族的利益接受與楊默成親。

定親的儀式都已經舉辦了,現在她就是楊默的未婚妻。

如果這個時候,父親又要為了拉攏柴家,讓自己與柴紹成親。

感性上,李秀寧是願意接受的。

但理性上,她卻決不能這怎麼做——哪怕自己與楊默一輩子只是表面夫妻,她也不能失信。

而李秀寧是一個做事絕對理性的性格。

所以每次看到楊默的時候,她總有一種內疚與愧歉。

楊默能夠感受得到,但因為還不夠了解這個外冷內熱的姑娘,因此不知道她為何如此。

好在自己在慢慢的融入這個朝代,需要做的事很多——比如擺弄後院的菜地、搭建廚房嘗試做飯、跟著馬三寶學騎馬、去街上看雜耍、看老頭們下棋...

這些事在李秀寧看來不是一個男人該做的,甚至有些反感。

但楊默卻乾的樂此不疲。

李家在京師站穩了腳跟,楊默是知道的。

李家越穩定,對他越有利。

畢竟李秀寧在這一個月裡,隔三差五的總是暗示自己,她李家大小姐是個說話算數的人,絕不會休了他,會對他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