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在外地旅行的時候很少瀏覽博物館,因為他對文物不是很感興趣,他珍惜的是現在,是此刻存在的風景。

但來到倫敦,知道大量國寶被儲存在這所博物館裡,很少有華夏人能忍住不來這裡參觀一次。

這是時刻提醒你不要忘記自己國家的歷史。

花錢租好語音講解器,韓琦走進了博物館的中庭,大英博物館分成若干個場館,有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

細分下來是華夏館,島國館,韓國館等等。

韓琦當然是首先就朝華夏館去了。

和韓琦一樣進大英博物館就直奔華夏館的大多都是華夏人,對歐美國家的人來說,他們來到這裡旅遊沒有什麼特別期望看到的東西,所以都順著方向慢慢看。

拋開任何外界因素,去埃及館的人是最多的。

和韓琦同一批進館的華夏人有六七個,都是直奔華夏館,路上有個人說到:“終於可以去看看我們丟的文物了,媽的,上次來英國的時候閉館維修。”

“可惡的二鬼子。”

這一行人都是華夏的,韓琦雖然帶著口罩,但眉眼也能辨認得出來。

有個稍微年長一點的人說道:“其實這裡面拿出來展示的文物大部分都不是他們搶回來的,而是敗家老太太賣的。”

還沒到華夏館的時候,他和大家科普了一點知識。

其實大家都覺得當年八國聯軍搶了不少東西,但是更多的還是清政府的腐敗,敗家老太太為了給自己祝壽,國庫沒錢,就開始變賣值錢珍寶....

韓琦歷史不行,分辨不出來大叔說的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坊間傳聞。

他只是覺得這老太太也忒離譜了點,怎麼什麼禍害事兒都是她祝壽引起的啊?

電視劇裡面說因為她祝壽導致民不聊生,電影裡面也有這方面的故事,還有在b站上偶爾刷到,卻沒有認真看的科普影片……一個人哪裡有那麼多壽要祝?

反正現在韓琦不管聽到誰說到老太太的名字,就會聯想到祝壽。

要是當初自己學英文的時候也這麼會聯想就好了,或許系統給的語言寶箱自己還能選個其他的語種。

一進入華夏館,大家就被裡面展示的東西來了一個下馬威。

天啊,好多大件的館藏。

韓琦不太喜歡逛博物館,但並不是說他一次都沒去過,相反,他有時候旅行在一個地方閒著無聊就會到街上到處逛,或者買衣服,或者看看博物館什麼的。

所以他知道一般博物館的樣子。

大部分都是各種小件的文物,稍微精美一點,或者大一點又很有歷史意義的東西,都是一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而進入大英博物館的華夏館中,你看到的任何一件東西,都能稱得上是鎮館之寶。

在韓琦進入華夏館之前,他印象中的華夏只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已經很悠久了,光是這五千年就能成為四大古國之一。但進來後,他發現華夏的歷史不止五千年。

這裡甚至有公元前四千多年的玉器。

這東西國內都沒有幾件吧?

聽著講解,慢慢前行,在樓梯的拐角韓琦看到了一件來自1400年前的大理石雕像。

世界上有個很著名的大理石雕像,是收藏在法國盧浮宮裡是斷臂維納斯。韓琦在這裡看到的大理石雕像也是斷臂的,她的雕刻工藝不像希臘雕像那樣大開大額,美化人物的體態,講究完美。

這尊佛像更顯得自然,貼身的佛衣有種天然如此的感覺。

而且十分巨大,約莫著有個五六米的高度。

這玩意兒他們當初是怎麼運出海的?

方便嗎?

還有巨大的明朝彩瓷彌勒佛像,海量的唐三彩人物和神獸。這是儲存得最完美的那一批,一眼看去毫無瑕疵,不像我們現在自己儲存的,很多都是修復後再展出。

華夏館裡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五千年到華夏成立,他所展出的華夏文物,跨越了整個華夏民族的歷史長河。

韓琦很喜歡宋朝的一些瓷器展品,上面繪製的圖案非常漂亮。

宋朝應該是古代審美最高的一個朝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