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經綸彬彬有禮:“好啊,多謝周嬸了。”

聽到院裡動靜的寧維則把衣服穿戴整齊,從廂房裡推門走了出來。看見韓經綸,這才懊惱地一拍腦門:“完了,這麼大的事讓我給忘了!”

韓經綸輕笑了一聲:“不急,你不是本來就想熬他們一下嗎?昨天我也跟吳師爺說了,關照他們一晚,以絕後患嘛。”

寧維則還想說話,卻見韓經綸取出了幾張紙。略帶狐疑地接過來,寧維則搭眼一看,立刻笑了出來:“匠門的資料,這麼快就整理好了?”

“寧姑娘的事,自然要抓緊辦。”韓經綸裝模作樣地回答著。

寧維則卻是真心實意地道了個謝,之後立刻低下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資料裡了。

匠門,分內外兩門,據說存在至今已有數百年了。

匠門的開創者到底是誰,至今還是個謎,即使是匠門弟子也並不知曉。不過因為升為內門弟子時,既要拜魯班,又要拜匠神,這使得大多數人都猜測創始人就在這二位之中。

匠門並不為普通大眾所熟知。可如若有人通讀史書,便可能在歷史的碎片中觀察到關於匠門的一鱗半爪。隨河渠的建造、劍門外的弓刀,這些據傳都與匠門息息相關。

前朝時匠門不顯,本朝時匠門卻變得積極入世。不知是達成了怎樣的協議,早年間竟然能讓先帝親自下令推動工匠考核一事,並透過考核的方式為匠門聚攏人才。

迄今為止,透過天級考核的工匠只有十餘位,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匠門。

寧維則意猶未盡地從紙上抬起頭來:“就這?”

“對,就這些。”韓經綸略帶遺憾地苦笑:“這些是已經查實的內容。剩下的像是我二叔講的那些,都做不得數的。”

“這匠門,還真神秘……”寧維則拄著下巴,倒有幾分嚮往:“對了,韓師傅不是說自己是匠門的外門弟子嗎?一會我去跟他好好聊聊!”

韓經綸撇了撇嘴:“那你一會自己去吧。之前我每次一問,他就拿菸袋鍋敲我,可疼了……”說著,韓經綸像是回憶起了什麼不堪的往事,不自覺地揉了揉後腦勺。

“來,一人一碗!”周嬸端著剛出鍋的小米粥,笑吟吟走了過來。香噴噴的米油像是長了溫柔小手,勾得人再也沒心思多說些什麼。

用過早飯,周嬸要領著維鈞去學堂,寧維則和韓經綸也一起出了門,直接往縣衙去了。

奚縣令聽說韓經綸二人來了,很快便帶著吳師爺到得大堂之上,一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想必是昨天吳師爺把寧維則的想法,已經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縣令大人。

“寧姑娘這位苦主已經到了,那咱們便升堂?”

寧維則雙手作揖:“那就請大人為小女子作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