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橘生淮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會有的。”趙安歌斬釘截鐵的回答有些出乎寧維則的意料。
像是怕寧維則再次開口拒絕似的,趙安歌的語速快了起來:“我明日就要出發去綏州了,估計快則三月,慢則半年才能回到京城。左右你也要去京城,到時可以一邊尋人,一邊籌劃。等我回京之後,定會給你個妥善安排,如何?”
寧維則想都不想:“最合適的立場,莫過於出仕。本朝恐怕還沒有女子做官的先例吧?”
趙安歌挑了挑眉,滿是探究:“原來維則你想從政?”
“從未如此想過。”寧維則一口回絕。
先不說女子的身份,單隻科舉這一關,就已經讓寧維則有點頭大。
跟前世唐代的科舉制度類似,端朝也設了進士、明經、明法、明算四科。
進士科難度最高,不但要考時策,也會兼顧文采。明經科相對容易些,主要考核對經典內容的背誦理解。故而有著“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就是透過明經科考核的,三十歲就已經算是年紀很大了;而五十歲才考中進士科,尚能算是年少有為。
當然,無論三十歲還是五十歲,都註定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準備。寧維則不想把時間花在這上面。
其實說起來,最適合寧維則的,反倒是明算這一科。
明算,也就是通曉算數之道。那些算學典籍,像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之類的,對寧維則來說難度都不大——但這是建立在寧維則可以使用現代計算方法的情況下。若是寧維則不想讓人揪住不放,那就要先學著使用算籌。單隻這一點,就足以讓寧維則敬謝不敏了。
趙安歌看著寧維則,面色柔和如一江春水:“若是單獨為你開制科呢?”
制科,就是臨時設定的考試科目,要由皇帝親自下詔,用來選拔特殊人才。制科試的科目和時間都不確定,全看皇帝心意。能透過制科試選拔的人才,進身也會高於普通的進士科,讓同僚們高看一眼。
平心而論,若是寧維則想要一個合適的身份,制科試確實是個好選擇。
只是寧維則既沒立刻同意,也不急著否定這個提議:“先解決了女子參加科舉的問題再說吧。”
感受到寧維則的態度有所軟化,趙安歌微不可察地彎了彎唇角:“維則,你還真是給我出了個好題目。”
看寧維則沒留意到自己的稱呼,趙安歌更是暗暗開心了片刻,才正色說道:“之前本來想邀你一同前往京城的,只是現下我要改道往北,卻是不太順路了。”
寧維則拱了拱手:“多謝趙公子,確實不必麻煩了。我與韓公子一道上京,路上也算有個照應。”
趙安歌早就知道她與韓經綸不過是朋友關係,但心裡還是有一股煩躁與酸澀油然而生,不由得脫口而出:“我派人送你去京城可好?不必麻煩韓經綸。”
寧維則哼了一聲:“我與何人去哪,不勞趙公子費心。若是沒有別的事情,我就回去了。”
說著,寧維則就站起身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