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員工都還在放假,陸絆只做先期的規劃,等到年後再正式動工。

他這段時間看了不少獲獎作品,汲取靈感。

都拍了這麼多部電影了,陸絆還是懂得投其所好的。

他簡單總結了一些獲獎電影的共通之處。

比如很多電影都有關於成長的話題,而且不是普通的讀書吃飯喝水長大,而是帶有某些傷痛性質的,偏離正常軌跡的成長。

還有許多電影會帶有某個時代的鮮明烙印,透過對一些小格局裡的人物的描繪,來反應大時代的變化。

有的電影則是聚焦於特殊人群,描繪這些人的生活,喜怒哀樂。

很多電影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結局,或者到結局的時候大家都很慘,保留有遺憾,給人一擊悶拳。

還有一部分實驗性質的電影,透過特殊的拍攝技法,或者攝影技術,拍攝內容等獲獎。

用絕大部分人能理解的話來說,商業電影就像是包子油條,豆漿饅頭,米飯麵條,大部分人都喜歡,吃得開心。

而這些文藝片,藝術片,實驗作品,就像豆汁,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喜歡的人聞到味道都敬而遠之。

這其中的九成以上的電影,很多人看到電影名字就不想看了。

至於剩下的能點下播放鍵的觀眾裡,中途不睡著能看完的又不超過三成。

看完之後還覺得好看的,更加少之又少。

當那些賣座影片被批得一無是處的時候,這些電影反而被奉為圭臬。

當有人吐槽看不懂,不好看的時候,愛好者們就會反駁,懂不懂文藝青年的含金量啊!

陸絆是不太懂。

但他很尊重這些電影。

因為要知道,如果只以票房,商業成績來論電影的優劣,那麼很多這樣的小眾電影,文藝電影,實驗電影就不會被拍出來,而在拍攝它們的時候所開發的技術,技巧,使用的鏡頭語言就不會被人們知曉,從而反過來導致商業片越來越無聊。

就像早餐,吃多了包子油條,偶爾嚐嚐豆汁也未嘗不可。

他還挺喜歡喝豆汁的。

陸絆覺得,【春日無戰事】作為一部文藝片的底子還是挺好的。

有成長,有時代的折射,有特殊人群,有不完美的結局。

要素齊活。

確定了這一點,陸絆又查了查評審時間。

這幾個電影節都在暑假左右評審,最晚提交參展的時間是五月份,這次留給陸絆的時間真的不多。

好在他沒必要糾結票房,不需要複雜的宣傳,拍出好電影就可以了。

說實話,單從這個角度,陸絆覺得難度反而低了。

之前的,無論影片還是電影,都需要更大的受眾,更多的觀眾,所以他沒有將一些限制級的鏡頭或者情節放進去。

但這一次,他不需要那麼多觀眾,只要評審滿意就夠了。

那完全可以放飛自我。

三天時間,在除夕之前,陸絆就已經完成了所有分鏡的繪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