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下了幾天雨,天氣一下子就轉了涼。[燃^文^書庫][].[774][](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更多精彩請訪問

十一月十八,宜嫁娶。趙修緣迎娶牛五娘過門。

來季家的依然是顧嬤嬤。

“季太太,奴婢此次是奉我家太太之命,給您送請柬來了。”

“我家太太覺得季家不比其它。街坊做了一輩子,又是老主顧。遣旁人不放心。覺得奴婢還有幾分體面,就指了奴婢來。”

“這三道堰家家戶戶都請到了。季太太不會不賞面子吧?”

大紅灑金箋制的請柬放在黑漆案几上,紅與黑相映襯,分外醒目。三道堰的人都請到了,季家沒理由不去道賀。

趙申氏派顧嬤嬤來送請柬,難道明天還有什麼安排等著季家不成?她也不怕喜堂上鬧出笑話,讓兒子的喜事沾了晦氣?或者,只是在提醒季家。她的兒媳出身西川道副都督府,炫耀顯擺?季氏心裡閃過各種猜測,臉上的笑容像浮在窗上的霜花,華而不實:“嬤嬤言重了。就算趙太太不發帖子。這麼多年靠著趙家照顧生意,妾身都會遣大郎前去道賀。”

聽到季氏沒有找藉口拒絕,顧嬤嬤一笑之下,臉就像是兩年沒淋著雨水的土地,嘎嘣裂開蛛網般的溝壑:“奴婢這就告辭了。”

她講足了禮儀,一口一個奴婢,臨走時,刻意四處張望了下,心想怎麼沒見到季二孃那賤蹄子?這麼一遲疑,顧嬤嬤發現自己中了計。她心裡大罵季氏狡猾,若不是想到季英英,她差點被糊弄過去。她轉過身,欠了欠腰道:“季大郎君是與男客們同席。我家太太許久沒有見過季二娘子,請季太太一定攜小娘子來喝杯喜酒。”

被她發現言語裡的漏洞,季氏有點遺憾。

顧嬤嬤快言快語地說道:“今天怎沒見到季小娘子?莫不是連下幾場雨轉了涼受了寒?來人,去請仁和堂的郎中來瞧瞧。哎,季太太,你莫怪我多事。當心小病不治,積成重病……”

“小女沒有生病。”季氏打斷了她的話,慢吞吞地說道,“嬤嬤該不會怪她沒有來迎你吧?”

“奴婢不敢。季二娘子沒有生病就好。奴婢告辭。”

自從上回被季家逮著一個以奴充主的罪名捆送回去,顧嬤嬤警醒了許多。季家門戶再低,也是良民。她再一次罵季氏給自己挖坑,也不敢久留,匆匆帶著人離開了季家。

季英英挑起門簾,從裡屋走了出來。

“英英,趙太太大概是想給咱們難堪。”季氏嘆了口氣道,“那天你就別去了。趙家也不可能綁著你去。”

季英英搖了搖頭笑道:“娘多慮了。好歹也是趙二郎的喜事,趙太太不會太過份。不外是言語上譏諷幾句,我怎能讓娘一個人去受著?再說,誰不知道我性子直,鬧騰起來,喜事變鬧事,難堪的是趙家。”

季氏微微一笑:“但願如此。英英你要記住這些日子娘和嬤嬤們的教導。吵嘴打架是下策。反而壞了名聲。找準了人之七寸,不帶髒字的話也能勝過刀劍。”

大家閨秀,誰會叉腰捋袖子打罵?季英英笑道:“女兒記住了。”

她心裡生出幾分好奇,趙太太刻意請她們去吃喜酒。趙修緣知道嗎?他真的放下了這段情緣,再不會來糾纏了嗎?

連續一個多月的風平浪靜,季家人最初的不安,如今已經適應了。

也許母親和哥哥都認為,趙修緣不會再來糾纏,惹惱牛家。季英英卻不這樣看。如果趙修緣真的放下,那麼他一定會來和自己說清楚。他不來,就是真的怨恨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