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到達(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詔最強盛的時期,擁有廣袤的疆域。東面到達今雲南昭通,東南與越南接壤,西面與印度與吐蕃相接,南面覆蓋了寮國泰國部份國土,北面與益州相連。大唐太和三年,南詔舉全國之兵入唐,攻佔益州十日,大掠而去。與大唐劃大渡河為界。
越往南行,陽光炙熱燦爛。在益州飛雪的天氣,南詔的都城太和城花開正濃。異於益州的氣侯與風土人情讓唐人漸漸收起了離思。好奇心和對新生活的忐忑佔據了大家的心思。距離太和城百里之時,人群被分散帶離。
到了太和城外十里,隊伍停了下來,就地駐紮。自宮廷趕來迎接的南詔大臣早已等侯多時。
這一次只是以圍帳在軍帳之中圈出一小塊地方,安置會被帶進都城的唐人。
人並不多,彼此似乎都認識。女眷們認出了親人,終於相見,少不得又大哭一場。
地方雖小,容納這百來十人足夠了。裡面的人分成了兩撥。一撥是容色狼狽明顯衣裳非錦即綢。另一批跽坐在角落裡,身穿葛麻布衣。
她認出了趙大郎趙修緣兄弟,楊家二老爺三老爺全家。曾經調戲自己被一腳踹下河的周七郎。那些不認得的,估計都是益州府有名的絲錦大戶人家。
季英英很自覺地和穿布衣的人坐在了一起。她找尋了兩遍,也沒有看到楊家大房的人。大房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被擄來?記得南詔人當初擄走四十以下的青壯。也許因此放過了楊石氏和楊靜山夫婦。楊靜巖夫婦又早帶著孫兒一輩出城避開了劫難。大房的奴婢呢?在路上就被分散了吧?也不知道湘兒春蘭和那個小丫頭被送到了什麼地方。
季英英瞧著身旁一個三十出頭的婦人面善,輕聲開口問道:“請問你們是哪家的人?”
婦人低聲說道:“妾身是益州城南織錦大戶葛家的織娘。”
葛家也是益州府有名的織錦大戶。葛家錦擅長織紅錦,有錢人家莫不以買一匹葛家紅錦為新郎裁製新衣。季家的蜀紅絲的老顧客。能被帶到這裡來的,應該是葛家頂尖的織娘。季英英想起來了,尊敬地問道:“請問您是葛家幾月?”
“賤名不足掛齒。妾身葛六月。”婦人沒有否認。
葛家人丁不旺,自幼就買來女童培養。賜以家姓,以月為名。共十二月。人人各領一房,在葛家被視為半個主子。葛六月擅織石榴紅錦。
季英英下意識地往四周看。葛六月身邊坐著三個十歲出頭的小娘子。其它人呢?
“老太太性烈,全家自盡。火燒家宅織坊。只剩下我與一月大姐還有這幾個女徒。一月大姐身子不好,路上沒了。”葛六月應該是極堅強的人,平靜地告訴季英英葛家的實情。
“對不起。”季英英無意去觸動別人的傷處。葛六月的平靜讓她極為抱歉。
“您是?”
“三道堰浣花染坊季二孃,夫家是楊家巷大房三郎。”
這麼一說,葛六月就知道她的身份了。她吃驚地問道:“你為何……”她朝楊家二老爺三老爺那邊看了一眼。
季英英毫不隱瞞:“大房和二房三房不和。我回孃家時遇到了南詔兵。季家就我一人了。不知您可知道楊家大房的訊息?”
楊靜淵孝中娶妻的事傳遍了益州城。知道她才進楊家不到一年,又出身小戶。葛六月有點明白了。她安慰季英英道:“一路上沒見過楊家大房的人。我和你母親是認識的。楊三奶奶不嫌棄,就和妾身一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