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如梗在喉(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劉布來說,攻擊渤海對面的旅順口是一次跨海攻擊,是非常冒險的一次行動,軍國大事,不能掉以任何的輕心。
但是對於在海上打生打死慣的鄭紫寧來說,這隻能算是一次小規模的衝突,或者是武裝遊行而已。
他們跟荷蘭人在南洋地區的戰鬥,那才叫海戰。
本來鄭紫寧是對方的水師還是抱有一定的忌憚之心的,但是自從聽到她手下對對方的彙報以後,她就開始不以為然了。
建奴的這一支水師,他們力量也不算少了,有上百條大船,一次性可以運送上萬軍隊跨過渤海,也可以運送大批的物資,一次數萬石之巨。
但是令他們這些打慣了海上戰役的人一看,就發現他們只能定義為一支內河運輸艦隊。
更加坑的是在西方或者是南洋,他們早在三十年前已經使用了線型戰術,或者就是利用舷側的大炮解決敵人。
建奴這支所謂的渤海水師,他們解決戰鬥的方式,雖然還是接舷戰。
如果在大明沿海這裡,你跟海盜們打,估計對方還是會跟你玩的,但是如果跟正規的海軍交手,誰他媽的還跟你玩什麼接舷戰,對方直接就用大炮把你給轟了去餵魚。
本來這一支建奴的艦隊,他們還是有一些大炮的用於防衛的,以前在大明水師的序列之中,他們還是裝有大炮進行防衛的,雖然沒有鄭家這些模仿西方人打造的炮艦,一艘船上有二十多門主力大炮和三十門副炮組成,就像一個移動的炮臺。
而這些建奴水師倒好,本來的大炮就不多了,他們還把它拆了,搬去陸地上,用對付陸地上的明軍。
大明帝國擁有廣闊的海疆,他們都不重視海上的利益,而建奴這通古斯森林走出來的漁牧民族,他們就更加的不重視了,所以就造成了這一次船隊尷尬的局面,他們還是有一些炮的,現在倒好,這些炮全部都拆了,他們的水師平用的就是投石機、拍杆或者是巨弩這種東西,還有就是火攻。
現在世界主流的海軍都已經進入了戰列艦時代,而他們居然還在玩這些。
所以鄭紫寧她決定一定得在她南下之前對對滅了對方,如果能夠趁機攻佔了旅順口,那就更加的好了,考慮到他們陸上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旅順口,因為他們的兵力還無法抵擋建奴,大規模的反撲,所以他們就把目前的計劃定為消滅了對方的水師再說。
遼鎮可是大明的九邊重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邊鎮。
當年的一代奇人王陽明可是提出過一個論點,那就是:遼鎮、薊鎮、宣府、大同,失一大明必亡。
現在大明在遼鎮只是剩下寧遠、錦州一兩個小小的城市的在關外,也是勉強有一些軍事存在而已,作為他們防守山海關的屏障,可以說如果從廣闊的意義上來說,遼鎮已經是丟失的了。
這廣闊的關外已經是建奴鐵騎縱橫馳騁的天下。
能攻佔一個小小的旅順口,估計也會引來對方猛烈的反撲,這樣的反撲是劉家軍守不住,並且也沒有必要守,至少暫時來說是如此。
所以他們就開始部署他的軍事行動。
祟禎七年十一月,萊州知府劉遠橋上書登萊巡撫陳應元,指出建奴駐紮在旅順口的水師,對他們萊州虎視眈眈,如梗在喉,如肉中刺,狼顧南方,萊州沿海,危如懸卵,懇求朝廷必須派出一水師部隊對它進行剿滅。
但是這個請求到了陳應元那裡就被擱置了,不了了之,他現在手上也都沒有什麼水上力量,如果他有足夠的水兵去攻打裡順口的話,他早就去了,還等在這裡幹什麼,難道他就不知道建奴部署在旅順口的這一支水師,對他們威脅有多大嗎?
威脅大到了他登萊巡撫都是多餘的地步。
本來朝廷設登萊巡撫,就是希望節制東三府之力,支援遼鎮作戰,運送兵馬糧草,現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這個作用,而且他們反過來還面臨著建奴的威脅,以至於朝廷一直都有一種建議,就是要求撤掉登萊鎮。
也可以換一句話說吧,如果他真有能耐,有水上力量可以去滅掉在旅順口的那一支叛軍艦隊的話,他早就去了,只要滅了對方,他這個登萊巡撫基本上還是可以做得下去,至少朝廷不會認為他們為多餘的東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