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遠橋接掌了萊州知府以後,他們就開始把糧食發往各地去,在各地的官府都組織了大量的馬車,大車和民伕,他們紛紛的前來這裡運糧,如果沒有馬車的話,直接就組織青壯百姓來挑糧回去,所以說通往這裡的官道基本上就是日日夜夜、絡繹不絕。

前一陣子劉福氣還在想,糧食可能會多了,但是到了現在的時候,他才發現遠遠的不能夠,根本不能夠用,幸虧在這個時候,鄭家從江南駛來了一支船隊,這一隻船隊一次性就拉來了十萬石糧食,這才令他們感到心安。

鄭家的船隊向他們表示,這只是第一批,他們將會在一個月之內交付三十萬石的糧食,要求劉家這方面組織足夠的人手幫忙卸裝卸物資。

劉福氣看到這樣的場面他才放心,他就擔心現在劉家在全面的賑災,四方八鄉的流民都湧進這裡來,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糧食餵飽這些嘴,最後變成了惡狼,個個都能直接的把他們劉家給撕碎了,但是有了鄭家的保證以後,他們就開始心安了。

其實劉福氣他作為劉家的大管家,對於時事還是非常的瞭解的,他就知道一樣事情,那就是每年到了冬天都會餓死許多人,一方面是因為運河結冰,糧食停運,另外一方面就是因為惡政猛於虎。

到了這幾十年,每年運河都開始結冰,運河結冰就意味著不能從南方運送糧食,只能夠透過傳統的方式,那就是用大車來拉,大車拉糧食,一車只能拉五百斤,但是人員費用就超過了它的價值,所以說根本就不可取,而且即使有糧食運到了北方來,都會物價大大的增長,這令許多人都吃不上飯了。

當然光是運費都已經見長了,還有官府層層的盤剝,加上奸商們的賺錢,就這樣糧價一直都居高不下。

倒是有人提出透過海運運糧,但是這實在是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便宜的只是泥腿子,最終是不了了之。

但是他們劉家可以透過海運這一招把巨量的糧食運送到這裡來,這就大大的減輕了他們的壓力,也把價格給打壓下去了。

劉福氣他十分高興一點,只要他們手中有足夠的糧食,他就能夠把控住大局,不會令局勢崩盤。

劉布他一開始以為劉家的賑災由他來負責的,最終由他來統籌,沒他不行,不過自從他老爹擔任了萊州知府以後,這一塊就交由他老爹來負責,因為他老爹作為一個出色的官員,其行政管理能力不是劉布他這個菜鳥可以相比的,在他的統籌之下,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比如說他們以前一直只是把貨物卸在了浮山劉家的私人港口,但是現在他們可以直接的把糧食運到萊州灣,在平度州這裡卸了下來,也可以把糧食運到登州灣去,從登州碼頭這裡卸貨。

比如說劉遠橋他是答應給十萬兩銀子陳應元,謀求萊州知府之位,先付五萬,事成之後付五萬,但是他看見在陳應元他也加入了賑災的行列,還把他自己的銀子拿出來賑災以後,劉遠橋他就不再支付銀兩,而是把五萬兩銀子都變成了糧食。

五萬兩銀子從江南買糧,透過海運的方式運到登州的時候,令陳應元喜出望外,因為得到的糧食是他想象中的幾倍。

當一個十萬石的船隊正在卸糧食的時候,這就讓陳應元他感到十分的欣慰。

陳應元在想,他一直在打劉家的主意,讓劉家的出手,這是有點卑劣的,但是現在看來,這主意就是對的,只有劉家有這麼大的能力和動員能力,可以把這件事給搞起。

另外就是他任命劉遠橋為萊州知府,也受到了朝廷的許多批評,甚至受到了吏部的反對。

但是陳應元他上書進行了反駁,理由就是劉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賑災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用他的話來說,東三府的賑災事業沒有劉家根本就不行。

陳應元他本來一直就是愁眉苦臉,非常的苦惱,因為他知道今年的冬天對災民來說是一個考驗,對他這位巡撫大人來說也是一個考驗,熬不過這一關,指不準,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必須以一種羞恥的方式結束,被朝廷削職回鄉。

但是現在看來,他自己的那幾道招數還是對的,他們成功的驅動了劉家,讓他們帶頭賑災,這就把東三府的賑災事業給搞起來,反正以他們目前的態勢來說,東三府的賑災事業那是搞得風風火火,他溫體仁想拿賑災的事情來說事,估計還還奈何不了他陳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