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以前無論做什麼,他都可以自己決定,但是現在,就得跟大家商量著來,否則這一支大軍就會散了。

楊嗣昌說道:“此時華夏軍的使節來,還能有什麼事,想不到靜雲公這等忠正之人,都投靠了華夏軍,當初可是聽說,他跟劉遠橋鬧翻了,難道這也是敵人迷惑咱的煙霧不成?”

洪承疇說道:“來者是客,如果不見的話,也不是一個事,先聽聽他們說什麼樣也好。”

洪承疇是通明絕頂的人,他也都知道,對方在這一個時候來,切入點這麼的好,肯定就是衝著他們來,要勸降他們的,既然是勸降,肯定就會開出相對不錯的條件。

洪承疇就敢肯定,士兵們肯定會對這樣的條件感興趣,但是他自己就不好說了,想到他跟華夏軍劉布之間的仇恨,他們之間確實是勢不兩立。

所以洪承疇他就顯得非常的惶恐,如果華夏軍開出了相對好的條件,這些士兵們對這樣的條件滿意,大家都同意,投靠了華夏軍,他就成為了光棍的大帥,無兵可使,無將可派,這該如何是好?

他倒是有羨慕楊嗣昌,人家就算是混的再不好,也可以回家去讀書耕地,他洪承疇家裡面可是窮人,可是沒有多少的田地和家產,就想退回鄉下去做一個富家翁,也都不可能,做了幾十年官,他再也不會賣豆乾了。

同時他也都硬氣不起來,他倒是想硬氣,直接的就把使者推出轅門之外,當眾處斬,以示自己跟敵人勢不兩立。

但是現在的他,可不敢這麼幹,第一他計程車兵不會聽他的,第二這就是他的家人都在敵人之手,不敢亂下這個手。

雖然華夏軍沒有向他的家人下手,但是沒有人說華夏軍就是心慈手軟,不敢殺人的。

你看看朱燮元,他對華夏軍下了狠手以後,華夏軍可曾手軟,馬上就誅其十族。

洪承疇就算再忠,也都不能令自己十族被誅,這樣子自己真是豬狗不如,畜生不如。

所以在這一刻,洪承疇就覺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權柄,所有的風光,只能見步走步了。

所以他們派出了高階將軍,前去迎接靜雲公一行。

當靜雲公他們來到了敵人的軍營之外,他們是否沒有掩飾他們的來意,靜雲公見人便說:“本座來此,為和平而來,希望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和平共處,共享太平盛世。”

說真的,靜雲公他現在這一句話,就是這些士兵們想要的,大多數計程車兵在聽說他們的老巢,天津衛大營被端了以後,知道他們得完蛋了,不是死在了濟南,就是無家可歸,許多人都非常的彷徨,非常的無助,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時候靜雲公的出現和他提出的理念,對了每一個人的胃口,現在這些士兵,算是明白一點,為大明盡忠,只有死路一條,投靠華夏軍,或許能活命能回家。

所以當靜雲公提出了這樣的口號以後,士兵們都十分的歡喜,紛紛的鼓掌叫好,自動的就跟著了他身邊,護送這一位威望極高的老者,來到了中軍大營之中。

負責迎接這一位使者的高階將領,就是洪承疇手下的大將祖寬,祖寬為人彪悍,十分的桀驁不馴,但是對上這一位威望極高的老者,他也不能造次,還是學著文人的派頭,文縐縐的說話,說了許多仰慕歡迎的話。

靜雲公對此愛理不理,就說道:“你這漢子,這般囉嗦話幹啥?還不趕緊帶老夫去見你家大帥,此刻救兵如救火,早一刻達成協議,就可以救活更多的人。”

祖寬不敢猶豫,馬上就對靜雲公行了一大禮,說道:“請!”

靜雲公手持使節,堂而皇之的進入了明軍大軍大營。

靜雲公大聲的說道:“華夏帝國監國王陛下使者,王靜雲前來會見明軍統帥楊嗣昌將軍、洪承疇將軍。”

楊嗣昌和洪承疇不敢無禮,連忙的回禮。

靜雲公說道:“相信兩位大帥,現在已經知道了情形,那就是你們中了我軍的計謀,陷入了我軍重重圍困之中,如果想活命,就放下兵器,向華夏軍投降,不但可以保住生命,功名富貴,垂手可得,如果敢頑抗,就是玉石俱焚,兩敗俱傷的結果。”

楊嗣昌和洪承疇都沒有奇怪,對方會取出這樣的條件,但是手下的將領也都在旁聽,他們可就不樂意了。

有一名大將公開的大聲的說道:“如果我們降了華夏軍,能許下什麼的條件,必須說的具體一點,還有這位使節,你所說的話,有什麼可以作為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