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知機而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文斌苦笑的說道:“大明已經完了,朱燮元也都死了,其任命的巡撫也就不合法,更是毫無依據,在下只不過是一介白衣而已。”
李定國冷冷的道:“一介白衣,居然還招集匪徒,盤踞在巡撫衙門之中,抗拒我王師,這事自尋死路。”
張文斌正色的說道:“我等盤踞於此,絕對不是為了對抗王師,而是為了保命,亂軍殺入城中,見屋便搶,見人便殺,在下也就是看,才集結眾多兵丁,保護這一坊的百姓,可惜在下能力有限,只能夠保附近一個坊區的百姓,其他眾多坊區百姓,終究還是遭受了毒手,毀於冰火之中,無數的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下慚愧不已。”
李定國冷冷地說道:“朱燮元一意孤行,自尋死路,可惜害死了追隨他的全城百姓。”
張文斌正色的說道:“其實朱公乃是一個直臣,做事直來直往,不會迴旋,所以才會出事,如果他是在太平盛世之時,必為諍臣,只是在這亂世之中,很多都不行了,請問朱公遺體何在?可否允許在下將其埋葬,人既然死了,也就一了百了,還是入土為安,請將軍成全。”
朱燮元的威望,還是相當的高的,許多人聽說他死了,都唏噓不己,惋惜不已,就連這些人都主動地向李定國求情,希望能夠埋葬朱燮元。
要知道這種事,做出來的很容易招來華夏軍的痛恨,如果被他們視為敵人的話,很容易就會被殺,這一句話雖然是隨口而出,卻是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後患。
李定國說道:“朱燮元己死,往日的恩怨,也就是一筆勾銷,其遺體已經由其親兵妥善收斂埋葬,入土為安。”
張文斌聽到了這話,臉上獻出了喜色,向李定國做了一個揖,他說道:“將軍有仁者之風,來日必成大器,在下多謝將軍大恩大德。”
李定國冷冷的說道:“又不是你的爹,何必謝。”
張文斌正式的說道:“自從萬曆三十年開始,河南不是旱災,就是水災,百姓都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朱公前來,讓很多百姓吃上了飽飯,很多人對他都心存敬意,僅此而己。”
李定國冷冷的說道:“最終他還是把這些人帶進了地獄,毀掉洛陽城的可不是本將,而是你們感激的人。”
張文斌臉色一紅,此次是事實,爭辯也都沒有用。
而且此刻應該也無人會為此而爭辯,大明己經亡了,朱元也都死了,這本來就是鐵一樣的事實,再爭論也毫無意義。
張文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他說道:“在下今天來,就是希望向將軍投降,我等放下武器,繳械投降,不知華夏帝國,能否饒我等一條命。”
李定國冷冷的說道:“繳械不殺,投降不殺,這是我華沙軍的政策,我華夏軍雖然是推翻大明而建立的國家,但是卻沒有仇視所有的大明人和漢人,只要不從事敵對和危害我華夏軍事情,都可以有生存的權力,爾等放下了武器,向華夏軍投降,併發誓不再從事危害我軍的活動,就可以活命。”
張文斌大喜,連忙的說道:“華夏軍果然是仁義之師,在下這便代城中的百姓,多謝大將軍活命之恩。”
李定國冷冷的說道:“你既是朱燮元任命的巡撫,城中的最高官員,現在本將命令你暫時擔任河南善後督辦,召集你能夠召集的手下,讓他們繼續留任,繼續維護地方的穩定,保護百姓的安寧,直到朝廷有新的旨意抵達。”
張文斌聽了這一句話以後,十分高興,馬上就向李定國做了一個揖,說道:“遵命!下官定當全力以赴,執行將軍和朝廷的命令,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張文斌他為人有能力,能屈能伸,不像朱燮元那般的剛正,大明亡了,人還得繼續活下去,就像以前的南宋亡了,也不見得所有當官的和老百姓都跳海自盡,這樣子中華民族早就滅亡了。
大明亡了,朱燮元死了,舊主己死,擇主而事,這也都不是多大的問題,他十年寒窗苦讀,才金榜題名,好不容易當上了官,實現心中的抱負之時,他可不想因為改朝換代而回家耕田,而且他也都意識到一點,就算是回家耕田,也都回不去了,還不如順應天命,歸順新朝,繼續為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