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另類皇帝(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遠橋當上了皇帝以後,實行的是跟前朝完全不同的政策,總的來說,就是重商輕農,可以說跟以前相比,完全就是南轅北轍。
在朱元璋的眼裡面,耕田的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只有這些老百姓老老實實的在田裡面耕地,大家才有飯吃有衣穿。
而商人嘛,刁鑽狡猾,投機倒把,只會幹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於是農民排到了第二檔,商人排到了最低的一檔,並且是有明文的規定,商人雖然是掙到了錢,但是卻不可以穿絲綢,不可以穿靴子,如果他敢穿絲綢穿靴子,就敢把他的皮給剝了。
這些東西實行了幾百年以後,幾乎成為了人們心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也就形成了當官的都是以耕讀傳家而為榮,沒有幾個士大夫和當官的,會說自己是經商傳家,那非常的叫掉格,就連許多是商人出生的官員,出頭來以後都會說自己是耕讀傳家,而不是商人。
幾乎在當代,所有人的心目中,商業和商人都是不正當的人,也就比下九流好像好那麼一點點。
劉遠橋所行的這些政策,讓他成為了許多人口中的商人皇帝,這是一個貶義詞。
當然這些人只是敢暗地裡叫他做商人皇帝,沒有人敢公開的這麼叫,畢竟劉遠橋的刀子,也是非常的狠,讓他不爽的人,自己會更加的不爽。
許多人都在等著看劉遠橋的笑話,哪裡有人治理國家,會像這樣的治理的,自古以來,治理國家,靠的就是仁義道德,靠的就是王道,現在居然有人憑著商人就可以治理國家,如果人人都重商輕農,不講仁義,天下還不大亂?
華夏帝國就是透過武力來奪取了天下,利用人性的貪婪得勢,其實他得位不正,許多人認為,一群城蠅苟且之輩,縱然得勢,也不會長久,指不准他手下的人也會造反,就像當年的安史之亂,開頭是多麼的強,最終還不是完蛋了?
幾乎所有的遺老遺少,就在等著看劉遠橋的笑話,等著看他們父子出醜了。
隨著劉遠橋一系列政策的推展開,也都收到了不少的阻撓,不過在他強大的華夏軍的支援之下,所有的東西都得以順利的推行,比如說他的稅收改革。
如果在歷朝歷代之中,在中間環節要進行改革,都會觸犯許多人利益,引發新一輪的朝爭和黨爭,改革成功不成功不說,倒是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了。
但是劉遠橋憑著他太祖皇帝的身份,憑著他強大的權威,乾綱獨斷,壓倒了這些所有反對的聲音,壓制住了這些利益階層暫時性的反撲,強行的推行的這些政策。
在推行這些政策的同時,也有一些東西也都順勢的推出,比如說什麼惠民倉、常平倉、敬老院等等,其實這些維持社會基本的東西,也都不是什麼稀奇的玩意,早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時代,這些東西都已經有了。
只是到了後來,隨著國家財政的緊張,社會的黑暗,這些惠民的東西,都變成的名義上的東西,百姓也都沒有從中獲得任何的實惠。
但是現在的華夏軍,是強力的推行這些東西,給予那些鰁寡孤獨和流民以照顧,這些政策在最短的時間內終結了流民,終結了街上成群結隊的乞丐,讓社會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時代。
劉遠橋另外一個重大的舉措,那就是穩定物價。
從天啟年間起,大明各地的糧價油價就上升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許多人辛苦一年下來,未必就能夠填飽肚子,餓著肚子就成為這時代的普遍現象,在地主家都沒有餘糧的年代,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吃過一頓飽飯,沒有吃過一頓肉。
這方面有許多的原因,在劉布這檔人眼裡,那自然就是小冰期惡劣的環境,導致糧食欠收,而在這些官員的眼裡,這就是當政者不修德政,引發天怒。
其實如果是這樣說的話,結果只更加的悲劇,那便是老天爺都不鍾愛這一位皇帝,連老天爺都不鍾愛了,天子就變成了棄子了,誰也搞不定。
但是這一套落在了劉家身上,也好像說不通,他們不過是一土豪之家,但是就在造反以後,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坐了天下,得天下之快,比當年的朱元璋還要快上了幾倍,得國之易,僅次於楊堅,這樣的人,你敢說他沒有天運?沒受老天爺的關照?
但是即使進入了華夏新朝,同樣是天災不斷,許多地方不是乾旱連連,就是洪澇滔天,衝破了堤壩,淹死了無數的百姓。
但是華夏軍最大不同,就是預防得當,賑災得力。
比如說他們大力的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大力的推廣種植高產耐旱的農作物,如土豆、玉米、番薯等等,從某一方方面提高了產量,同時也都從南洋各地拉回了許多的糧食,他們使用龐大的船隊,拉回來的糧食,降低了成本,透過官方,大量的把這些糧食投放給了市場,平穩了糧價,很多趁著災年就囤積糧食,坐地起價的人,陪了個底朝天。
這最大的保障的每一個人都有飯吃,不會餓死人,也就維持了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