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就是客氣的話,沒有人會認為劉遠橋會有意免了他們這禮。

這也是劉遠橋在樹立他權威的一種做法,本來以前他的權威,靠的是他手中的刀和劍,還有他最為兇狠的國家安全域性,有哪個人物敢對他不尊重,就會被他報復,但是現在,當他拿著傳國玉璽的那一刻起,所有的臣子不由’自主的心生景仰之情,這就是君權神,以凡人之軀,怎可輕怠神靈?

劉遠橋此時,公開的宣佈,正式消滅蒙古帝國,生擒其大汗和可敦及全部貴族,押往京師問罪,同時他的徵東軍,也都攻下了漢城,李倧在逃。

不過劉遠橋向臣子們宣佈:“其為喪家上犬,天地之大,無其容身之地,押往朝廷問罪,指日可待。”

即使到了這一刻,劉遠橋也都沒有承認他們在三十里驛的軍事行動,雖然已經追到敵人,李倧一行已經是被他們團滅了,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公開的對外宣佈,只是說佔領了漢城,正在追殺其餘黨。

這樣的重磅訊息,連續的傳出來,可是令大臣們興奮到了極點,當場就有大臣們上表具賀,更有人上了摺子,要求皇帝增加封號。

皇帝增加封號,就是為了自己增加權威的一種表現,如果是以前,劉遠橋對此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此刻,他反而不急了,有了華夏帝國強大的華夏軍在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盡敗周邊之做,有此大軍在手,正如神劍在手,試問天大英雄頭顱幾許?

劉遠橋在朝廷之上,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拜,然後移駕往皇極殿,在這裡舉行了國宴。

今天的國宴,燕京城有點身份,有點地位的人都來了,就在還在辦喪的禮國公錢謙益都來了,他知道這就是華夏帝國的輝煌時刻,也都是中土皇朝的鼎盛時期,見證了這一時刻,足以向後代們誇耀了,不至,則自動被歷史邊緣化,他更是當場賦詩十首,向皇帝具賀。

錢謙益工於七律,若論七律,當世無人出其左右,劉遠橋欣然收下。

不要說是錢謙益,就連一直在國史館內專心著史的靜雲公也都來了,即使清高驕傲如靜雲公,也都不得不向劉遠強上表具賀,祝賀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稱之軍功蓋世,直追秦皇漢武。

當年的劉遠橋,能在山東迅速的立足,把登萊管得這麼好,離不開靜雲公的大力支援。

所以在許多大明的遺老遺少,把靜雲公列為首逆,當代道衍。

這就好像是當年的朱棣和道衍和尚。

但其跟劉遠橋的關係,並不像他們想象之中的那麼密切,雖然其被封了國公之職,但是也沒有看見他去國公府裡面住,穿過國公服飾,只是在他自己的別院中居住,平時就是國史館裡面工作,領導國史館,負責編撰《明史》。

大明計程車林中人,聽說由靜雲公負責編撰《明史》以後,許多人都放下了心,別的不說,他們還是相信靜雲公的操守,雖然他做出了不忠不義之事,但其絕非委曲求全、奉承富貴,顛倒黑白之人。

此刻,靜雲公出現在朝廷之上,其實是令許多人的為之驚訝的。

但是也都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畢竟華夏帝國,取代大明,已成定局,現在你在死死的抓住大明不放,也都改變不了這一個事實。

與其死抱不放,還不如放下身段,為新朝做一些事情,許多官員就是這般想的。

但是在從加入了新朝以後,許多的官員都感到有些茫然。

現在華夏朝新胡的氣氛,跟前朝完全的不同,許多規矩都改變了,這讓在大明朝當慣了的官員,處理各種政務,都感到非常的不適應。

比如說,以前的官員,最吃香的自然就是翰林院學士,若能夠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再在翰林院裡面學習和養望,幹了十來年以後,自然就會成為了最為頂尖的官員。

但是現在尷尬的事情來了,大明的翰林院裡面,還有許多學士在這裡養望等著升值,但是他們所依靠的大明卻已經滅亡了。

很明顯,以劉遠橋用人政策,他是不可能把這些學士任命為內閣官員或者是高階官員的。

而且新朝任命官員的制度,跟以前不同,以前靠的是名聲,靠的是威望、資歷,現在好了,他們更注重執政能力。

比如說,一心在翰林院裡面混的清流們,他們想在這裡混出頭是不可能了,現在是不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