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毀滅證據(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平壤方面的守將,則可以肯定,他們的大王,根本沒有抵達這裡,李倧大王發出來了旨意,要求他們派兵前去接應,守將也都如約派出了軍隊前去接應,但是他們前鋒已經抵達了漢城了,但是路上卻沒有遇上李倧大王一行人,也都沒有發現他們任何的痕跡。
他們這麼多人,居然就憑空的消失了。
當然,如果是太平盛世,這麼多人,根本就不可能憑空消失,即使再小心,肯定會留下許多的證據和痕跡,但是現在處於戰爭狀態,雙方在附近進行大規模的交戰,華夏軍在這裡跟李朝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撕殺。
兵荒馬亂,戰火連天,也就讓要追查這件事情變得非常困難。
比如說華夏軍,在猛攻南漢山城,守將李思成看見守不住,只能退出山城。
他也是想逃往平壤,但是他從宮中的密探傳來了訊息,大王也都率領他的親衛和王公大臣往平陽方向逃過去,如果李思成他逃往這裡的話,估計會沒有好果子吃,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只能先退往漢城,再行定奪。
李思成退往漢城的時候,城中已經傳出,他們的大王已經逃往了平壤,朝中已經是群龍無首,亂成了一團,李思成進城,他成為了城中最高的軍官,也就順利接管了所有的權利。
李思成他現在雖然成為了漢城之主,但是他卻絲毫沒有高興之意,這是因為此時他接到了準確的訊息,覺華島也都淪陷了,作為拱衛漢城的兩大要塞,先後的淪陷,這意味著華夏帝國,可以抽出大量的軍隊,圍攻漢城了。
果不其然,當兩大要塞先後淪陷以後,華夏軍就派出了大量的軍隊,大量的火槍手,開始往漢城方面進行集結,開始準備將這座城市進行包圍,打一場殲滅戰。
漢城方面,人心惶惶,在本來他們的軍心士氣就不高,在李倧大王率領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逃往平壤方向了以後,所有的軍民都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了,他們更加沒有鬥志了,城中更是亂成了一團,青天白日,就有當街當眾,發生了大規模的搶劫殺人事件。
這些搶劫事件,並不是發生在荒郊野外,或者是偏僻的衚衕,而是就發生在王城門口,發生在王公貴族聚居的地區,李思成看見這樣的情形,他的頭皮也為之發麻,雖然他現在成為的漢城最高之官,但是就像坐在火山口上,這可是燙屁股的很。
李思成才回到自己的營地,城中的官員就紛紛的跑過來向他問計,問他怎麼辦?
李思成說道:“我怎麼知道怎麼辦?”
他本以為回到這裡,可以緩一口氣的,現在才發現,好處沒有,麻煩一大堆,很容易就會讓自己脫不了身。
既然是如此回來,擺明就是錯,他就打下了主意,本要確定的王上的行趾,他才決定往何處落腳。
如果是以前,像他這樣兵敗而逃的,估計早就被推出午門斬首了,但是現在不同,他手中有兵有將,國家也處於極大的混亂之中,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就算是王上,也都不敢輕易拿他怎麼樣。
如果王上敢拿他怎麼樣,他乾脆就自立為王或者投了華夏軍得了,李思成有了這番盤算以後,就開始有了計劃,他馬上就命令官員們拿出庫存裡面的糧食,還有強行的去搜王公貴族家的糧食,分發給城中的老百姓,讓他們安定下來。
李思成拍胸口的保證,有本將在這裡,沒人能拿漢城怎麼樣。
眾人看見李思成這麼有信心,這麼有把握,而且還大包大攬,這便放下心來,這時候城中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就缺一個領頭的,有人領頭,大家的心就定下來了。
特別是李思成把王公貴族家裡面的糧食都拿出來,分發給這些老百姓,極大的安撫了人心。
老百姓都在想,既然大將軍還捨得把糧食分給大家,這就意味著他胸有成竹,否則在這亂世之中,糧食就是比錢財還要寶貴,那個將軍會捨得把這些糧食給別人的?
李思成收買了人心,顯得相當的得意,他就在想,如果我能夠收買城中的人心,代表李朝向中土王朝談判,如果能談判成功,豈不是可以取而代之?
李思成有了這一方面的想法以後,他就坐不住了,他就在想,李朝太祖李成桂,他都是靠叛主謀反而得國,我憑啥就不能夠這樣幹?這叫王候將相,寧有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