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成有了這方面的想法以後,他馬上就派出了使者出城,跟華夏軍的使者接觸,希望能跟對方聯絡上,作為談判的代表。

誰知道華夏軍對於他派出的使者不屑一顧,直接的就砍掉了腦袋,送了回來。

對方稱:“此為李朝待使節之禮,吾當回禮之。”

華夏軍在拿下了兩大要塞以後,抽出大量的兵力,他們開始兵分四路,對漢城進行了包圍。

李思成看見了這樣的情形以後,他的心都涼了,他就在想,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只怕都是死路一條,這該如何是好?

陳文若完成了任務以後,他率領部隊,駐紮在漢城北門十里之外的十里驛,在這裡進行駐紮,可隨時進攻對方,同時也都切斷了對方向北方逃跑的路線。

當然他駐進這裡,也是對他們之前的戰場進行一種窺探,如果發現有特種營都搞不定的事情,馬上就回援,同時也在著手找替死鬼。

做完了這件事以後,陳文若受到鄭芝豹內部的表揚。

但是這一次屬於秘密的任務,他們不可能記在軍報上,也不可能記軍功。

但是有士兵功勞,會算在別的戰場上,華夏軍是不會承認有這一場戰役的,同時他們也都不會承認這件事是他們乾的。

他們也都在全軍之中,下了封口令,如果有人敢透露這件事情,就會以違反軍法處置。

他們這樣子做,主要的還是為了以後統治這一塊地方做打算,如果是直接強行的征服和壓制這一片地方,根本就不用在乎這一片地方上的百姓的想法,直接就把他們的人幹掉,說殺了就殺了,就是老子乾的,你能把我怎麼樣?

但是他們想以後,永遠的統治這一片地方,則是不同的,則要考慮民眾的感情。

華夏帝國統治這一片地方,他們會聲稱,主要就是李朝王族絕嗣,死光死絕,無人繼承,乾脆就併購的華夏帝國,讓半島百萬臣民,沐浴帝國皇恩,共享帝國榮光,豈不美哉?

這樣做起來,順水推舟,順理成章,李朝的老百姓雖,然很不高興,很不樂意,但也都捏著鼻子承認了。

如果說,李氏王族是他們殺光殺絕的,這就會激起當地老百姓的憤怒,犯了眾怒,他們就算是有最後一口氣在,也會起兵,為王族報仇,為的也是民族的榮光。

鄭芝豹很快就要拿下了漢城,這令他十分高興,現在進展之快,遠遠的超出了他們的意料之外,所以他馬上就寫下了緊急戰報,傳回了燕京,同時也都寫下了密摺,寫下了他們在三十里驛的秘密行動。

還是一句老話,這是一個秘密的行動,只有一些高層的將領知道,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全面的事。

比如說他們第八師的人,也只是知道執行了一次任務而已,但是他們所殺的人是誰?幹掉的人是誰?估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都是雲裡霧裡的,打仗殺敵,這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什麼特別的。

劉遠橋現在已經在新設立的軍機處裡面進行辦公。

明朝的皇帝,喜歡在書房辦公或自己喜歡的地方辦公。而朝廷最為重要的組織自然就是內閣。

從各地傳上來的奏摺軍報,都是由各地傳至通政司,再由道政司傳至內閣,由內閣的這些大臣們進行票擬,然後再把奏摺上傳給司禮監由皇帝處理。

現在他們則變成,所有的奏摺,由通政司收集以後,分由通政司轉發往九大部門,有九大部門進行篩選,在上呈軍機處。

他們現在,主要是把奏摺分為九大型別,分別傳至各部進行決斷以後,再交給軍機處,由軍機處做最終裁決。

這說白了就是,相當於把內閣的權利,分給了九部尚書,加大了他們的權利,同時他們減弱了內閣的作用,作為仕林的代表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象徵,內閣權利改由軍機處行使。

劉遠橋這樣做,自然是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他可不想他的華夏帝國還像以前的大明一樣,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最終就變成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其實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問題也都不是很大,問題就是,士大夫的權利,大到了凌駕皇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