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天下之亂(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連他們的艦隊,也都做好了準備,這種乾脆利落,雷厲風行的做法,令京師老百姓長了見識,以前的大明,從決定到達,估計沒有三五個月,是達不了,甚至得到下半年才能打到朝鮮去。
看華夏軍的勢頭,最多兩個月,就會開戰了,而且這兩個月,還得算上他們開拔往前線的時間,否則會更早。
自從崇禎皇帝自縊而死,大明最後的一面旗幟倒了下來,大明就算是滅亡了。
以前雖然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但是還是能夠憑藉著固有的慣性在推動他們向前走,但是到了這一刻,最後一面旗幟倒下的時候,真的是樹倒猢猻散了。
首先就是各地的豪強和鄉紳,即使心向於大明,也都死心了,對於這些中立派來說,皇帝歸天絕後,主人都沒有了,既然沒有了效忠的物件,就可以良禽擇木而棲,明臣擇主而侍了。
此時劉遠橋釋出了詔令,召令華夏軍向全國進軍。
即使已經向他們歸降,他們都將大軍往該處走一趟,炫耀武力,宣示主權。
以前他們攻掠江南,是傳檄而定,放風而逃,在江南經歷了蜉銀子事件以後,對當地的傷害極其深,已經達到了動搖其統治的地步。
但是在進入了湖廣、江西、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兩廣、雲貴等地區以後,抵抗開始加強了,許多被華夏軍打懵了,打一個觸手不及的人,也都回過神來,開始組織和號召地方的人,抵抗華夏軍了。
這一種現象,在朝廷百萬大軍討伐山東的時候,達到了頂點,朝廷僅有的幾個省,依舊還在響應朝廷的號召,組織軍隊,準備對抗華夏軍。
但是在華夏軍一劍封喉以後,形勢全面崩潰,這些地方的軍隊,也都沒有了抵抗的心思,紛紛向華夏帝國投降。
連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也都主動的放棄了野心,向華夏軍歸降。
因為華夏軍的動作,實在是太快了,根本就不給他們機會和時間,如果要反他們的話,沒有兩三年時間組織和訓練軍隊,根本就形不成規模,當你形成規模的時候,華夏軍早已經把你掃蕩幾次了。
特別是華夏軍入主朝廷以後,以朝廷自居,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所過之處,如有神助。
大多數人都向華夏軍投降,但是在河南的朱燮元,依舊是不肯向華夏軍投降。
這印證了一句話,那便是所有的人有可能向華夏軍投降,只有朱燮元,絕對不會向華夏軍投降,因為他們之間的血仇,實在是太深了。
但是朱元大軍計程車氣,也都降到了極點,軍隊之中士氣低落,士兵們惶惶不可終日。
京城被攻陷,皇帝駕崩了,對他們來說,也就是相當於天崩了,連主人都沒有了,向誰效忠去?
本來朱燮元的大軍,乃是三路大軍中士氣最高,最有組織,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雖然華夏軍跟他們進行一系列的交戰,但是在初期,都被打得節節敗退。
華夏軍高層在定下戰略的時候,也都認為其他的可以招降,都是軟柿子,只有這一路,是硬骨頭,必須硬碰硬。
在李朝之變前,進兵河南方向的主要軍團,是由劉忠勇負責,這一位國防部的統帥,坐鎮於朝廷,調集各路驕兵悍將,聯手圍攻河北、河南、山西地區。
對於朱明的殘餘勢力來說,目前的形勢是非常不利的。
最大的問題是失去了他們的組織,失去了旗幟,大家都不知道向誰效忠好。
朱燮元也都明白這一個問題,其實他迅速的往河南方向潰退,也不是怕華夏軍,如果雙方要打的話,估計還能打上一陣子,他迅速的退出,主要是認為,必須另立新君,這才能夠號召剩下的朱明臣子,繼續抵抗敵人的兵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