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何去何從(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帝國成立以後,面對的事情就開始多了起來。
一開始,他們搶佔的乃是大明最為富有的地方,自然輕易的就令他們獲得大量的補給,迅速的強大。
而大明則是窮者更窮。
現在他們向全天下進軍了,這也就意味著把大明貧窮的地方,也列入他們的統治範圍。
受小冰河期惡劣天氣的影響,許多地方不是大旱,就是大澇,百姓顆粒無收,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陝西、河南、山西等地。
這些地方鬧流寇也鬧得最兇,往往官府出動精兵悍將,把流寇剿滅,轉眼之間,他們又迅速的強大起來,這是因為,遍地都是流民,百姓窮到了極點,都沒飯吃了,官府還苦苦的相逼,逼著他們交稅,這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在肆虐大明十年的流寇之亂中,最為慘烈的就陝西河南一帶,大明名義上還管理著這兩個地方,實際上他們只是管理著省城和一些大的府城,在此之外廣闊的原野,都已經是流寇的天下。
因為流民實在是太多了,後所到之處,開啟糧倉,登高一呼,馬上就有大量的人會合。
所以劉布他們也都意識到,想要管理好這些地方,就必須要足夠多的銀子,足夠多的錢糧。
小冰河期的影響,是全面的,即使是東南遠海一帶,江南一帶,糧食都在欠收,但是這些地方底子實在是太好了,還可以勉強的過,地質很差的地方,則是陷入崩潰的局面,許多地方百姓都餓死了,百姓易子而食,
劉家在解決這方面,也都沒有什麼辦法,天氣惡劣,不風調雨順,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劉布雖然知道這是小冰河期時代,從萬曆二十年起,至大明滅亡後的二十多年,足足七十多年,才開始停止。
但是如果他告訴別人這些,估計大多數人都會不相信,還會懷疑他是什麼人,胡言亂語。
所以只能夠全力以赴的進行解決,劉布解決的方式,就是弄來更多的銀子和糧食,只要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其他都好說。
在劉家所控制的地盤之中,他們都大量地開始種植耐旱高產土豆、玉米、番薯等東西,本地產出消不了,就往河南和山西方向送過去。
而且在江南、湖廣等地,都開始減產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往遙遠的南洋地區,運來大船大船的糧食,這些糧食也是成為他們穩定地方的一大利器。
大明這麼多地方造反,稱的是遍地狼煙,遍地反王,原因卻是隻有一個,那就是百姓餓的沒飯吃,就要餓死了,只能造反。
所以劉氏父子,乃至於整個劉氏集團,都明白一個問題,那便是隻要解決了糧食問題,就可以解決流寇的問題,對付流寇,不能採用軍事武力來圍剿,而是採用斷其根源的方法。
對於流寇,華夏軍也是非常無語的,如果是正面交戰,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流寇本來在陝西已經被孫傳庭所擊潰,都逃到了終南山裡面等著被剿滅。
結果朝廷抽出了圍剿他們的大軍,讓他們逃出生天,迅速又開始強大了,這些人就像可怕的病毒,只要有一點沒有清除乾淨,都會捲土重來,把你弄死。
這不,李自成都已經被打到了只有幾百人了,只是慌張的逃命的時候了,結果明軍主力撤退以後,他逃出了終南山,進入了陝西,短期之內,又拉出了十幾萬的軍隊,他憑著這十幾萬軍隊,大舉圍攻西安。
當然這十幾萬的軍隊,就是十幾萬的百姓,他們無飯可吃,除了造反就是餓死,他們就選擇了造反,這些軍隊自然是沒有辦法跟華夏軍軍隊的火槍手相比,但是人數眾多,難以清除。
如果是以前,流寇還有膽子跟華夏軍幹幾場,他們損失慘重,就連他們重要的領袖張獻忠等人,都死在了劉布的華夏軍之手,但是對方也不見得害怕,畢竟他們乾的是造反的勾當,每天就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貪生怕死,怎麼能幹這般的營生?
李自成甚至揚言,等他湊夠了足夠的兵力,就去山東找劉布的麻煩。
李自成就是趁著劉氏家族跟朝廷在山東決戰,西北空虛,迅速地集結十幾萬軍隊,圍攻西安,準備在雙方打出結果之前,控制的西北,做他的西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