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戰爭行為(第2/2頁)
章節報錯
周輝連忙的說道:“安全域性沒有在這方面有任何的動作,只是偱例的派出了一些密探,監控朝鮮方面的動向,我們認為,應該是朝鮮內部親朱明的人所為,並且自從丙子胡亂以後,朝鮮內部有許多人也都傾向於建奴,無論是親朱明的,還是親建奴的,他們都有理由做出這樣的事情,只要做出了這一步以後,朝鮮就不可能跟華夏帝國結盟了。”
周輝做出這樣的分析,劉遠橋和劉布也都沒有什麼稀奇,他們認為應該就應是如此。
否則,朝鮮君臣沒有任何的理由做出這種事情,即使他們腦袋被驢踢了,腦袋被門夾傷了,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除了這些極端分子,破釜沉舟,就不可能有別的可能了。
劉遠橋他是有心把朝鮮納入他的華夏帝國的版圖之內。
以前的王朝,沒有興趣,那是因為朝廷認為,朝鮮就是一個貧瘠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值得對此大舉用兵,消耗太多的實力在此。
但是劉遠橋則不同,出生於膠東半島上,他老家就跟朝鮮隔海相望,相距甚近,而且他也是一個注重海上權益的皇帝,發誓要把他的帝國勢力往海洋方面進行延伸。
劉遠橋可是知道,什麼是大航海時代,知道西班牙帝國的強大,也都知道誰叫海上馬車伕,分得清楚幾家東印度公司之間的分別,海洋才是最大的寶庫,西班帝國從遙遠的美洲運回海量白銀,華夏帝國也要加入這方面的行列。
所以他們必須構建華夏帝國的絕對國防線。
在他的眼裡,朝鮮日本等地的地位,就變得重要了。
朝鮮做出如此兇悍之事,帝國別無選擇,只能夠選擇派兵去打,但是現在又令他們頭痛了。
華夏帝國雖然兵多將廣,但是他們用兵,也用到了極限,處處地方都在用兵,處處地方都在打仗,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兵馬,調出去對付敵人,經費也都是一個問題。
華夏帝國之前打仗,是在搶奪富裕的地方,可以獲得補充,但是打朝鮮這貧窮的地方,這就不好說了,未必就能夠從這裡獲得補償,想當年萬曆三大徵的朝鮮之戰,打了七年,可是花了將近七百萬,令朝廷苦不堪言。
劉遠橋在決定打以後,馬上就問詢戶部尚書,能調動多少銀兩?
打仗打的是錢糧,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華夏帝國因為一開始積累了極多的錢,沒有為錢而煩惱,但是現在不同了,打下了天下,攤子大了,處處都用錢,每個地方都向他伸手要錢,壓力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戶部尚書劉福氣他皺著眉頭說道:“現在還真拿不出錢,國庫的存銀已經不足以支援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必須等到來年的稅收,才有銀可支。”
劉福氣這麼一說,劉遠橋也都沒有什麼意外,國庫有錢沒錢,他心裡面清楚的很。
反倒是統帥部,有足夠多的兵力用於戰鬥,他可以從各支部隊中調遣出一支部隊,攻打朝鮮,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錢糧,沒有足夠多的後勤物資供應這,也不是一個辦法,最終只會打不下去。
朝鮮裡面的那些反對派,估計也就是這麼想,這才會如此,等到華夏軍損失大量的兵力,損失大量的錢糧,師老無功的時候,就會選擇跟他們談判,那時再推幾個替死鬼出來,就可以把這件事了結了。
甚至在劉遠橋等野心家人的眼裡,還有這樣子的擔心,朝鮮跟中土一直都是藩屬的關係,他們很有可能借此機會,擺脫中土皇朝的控制,不再接受中土皇朝的冊封,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進而染指中土的遼東大地,參與爭霸天下。
當然,李氏王族的孱弱不堪,對付建奴都對付不了,染指中土大地,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趁機獨立,脫離中土的控制,這確實有可能。
劉遠橋這時問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哪位大將,願意為朕前去朝鮮?”
劉遠橋這麼一問,劉忠勇馬上道:“臣願往。”
劉布略一沉吟,說道:“如果有需要,義不容辭。”
其實在場的就他們兩個武將,就兩個統帥級人物,他們這般說,也是為了響應劉遠橋的發問。
其實他們二人,都不適合領兵出征。
劉忠勇作為新上任的國防部統帥,還沒有熟悉業務,更多的是要統管全國的兵力,掌控全國的戰場,哪裡有時間去朝鮮之地打仗?
劉布則是作為皇太子,國家的根本,不能有任何的閃失,也就更不可能輕易的出征了,所以他們都不適合。
劉遠橋想了一想,也覺得是不合適。
這時候閩親王鄭芝豹率領著海軍部的幾位將領先後抵達了,他們也都爭先恐後的請戰。
這令劉遠橋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