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畢竟與原版的不同,原版的洪承疇,他是深受皇恩,率領數十萬軍隊,九邊精銳,跟建奴進行了決戰,結果打敗了仗,被建奴俘虜,最後無恥的投靠了建奴,幫助韃子打自己人。

這是漢奸走狗賣國賊,擱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十分丟臉,十分不光彩的事情,即使他當上了大官,回到了家鄉,也都被家鄉中人鄙視,就連他的母親都不願意承認,這就是他的兒子。

這時候華夷之分,民族大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可以說這是原則上的問題,大是大非的問題,大多數人都不會含糊。

這時代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有地域之見,即使他窮困不堪,都會歧視外鄉人,看不起外地人,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在說人離鄉賤的一個原因,就連大明之內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是建奴了,這簡直就是十分丟臉的事情。

但是現在,洪承疇投靠的是華夏軍,這也是隻是一場內部的叛亂,不是異族的入侵,雖然劉遠橋他造反,謀朝篡位,造反成功,十分的不光彩,但事都沒有涉及到民族立場,華夷之防,大是大非的地步,畢竟大明已經是滅亡了。

對許多老百姓來說,在中土這片大地之上,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也是他們認可和接受的。

古語有說,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這不!由老朱家又轉回了老劉家去了。

在大多數老百姓的心目中,誰當皇帝不是當皇帝,做老百姓的終究要納稅,只有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所以洪承疇他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但是回到家鄉,鐵定不會被家鄉父老排斥,還是有臉面回去看他的母親,拜見他的祖先的。

而且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也不想自己的一生所學,就此埋沒,如果能率領數十大軍,重新進入陝西,平定當地,恢復漢唐時代的榮光,這才不負自己的一生所學,即後以後身負貳臣之名,但是憑著這些功勞,足以抵消其負面的名聲,所以對於劉遠橋的要求,他便欣然的接納了。

劉遠橋在任命了肖寧等人以後,也都開始進行各方面的部署。

比如說調遣各路的人馬,準備前往河南,圍攻盤踞在河南的朱燮元部。

一方面又命令歸降了的楊嗣昌為總督,命令他率領精簡以後的本部人馬南下湖廣,直撲兩廣。

對於明朝歸降來的軍隊,他們還是選擇讓他們去執行任務,去平定別的地方的叛亂,而是沒有命令他們去攻打朱燮元部。

對於盤踞在河南的朱燮元部,他們是選擇讓劉忠勇、李定國等人率部進行圍攻,而在湖廣方面,北部地區已經基本納入了華夏軍的統治,只有在洞庭湖以南的地區,還掛著大明的旗號,雖然華夏軍方面已經派出了使者,跟這些地方的官員進行接洽,希望對方能夠識時務為俊傑,放下武器,化干戈為玉帛,但是這些地方的官員,依舊還在觀望的態度。

劉遠橋也都沒有慣著這些人,斷然的派出了大軍,沿著官道南下,如果對方投降的,給予功名利祿,如果對方頑抗的,就派出大軍,斷然的將其剿滅。

以前的華夏軍,一直受限於兵力不足,但是當洪承疇和楊嗣昌率領的這幾十萬大軍投降的時候,加上他自己新招的人,華夏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百萬之眾,此時他們已經真的不缺兵力了。

所以他們能夠四面開花,繼續的追殺剩下的敵人,比如說平定了四川的楊康,本來是準備前往河南,參與圍攻朱燮元部的,但是劉遠橋最終還是決定任命楊康為靖邊大將軍,率領著本部人馬,由四川入貴州,拿下雲貴等地。

如此一來,大明的剩下的土地,都在華夏軍的兵鋒之下,華夏軍已經有了足夠的兵力,同時對這些地方進行攻擊,這地方雖然非常的遼闊,但是他們相信,最多也就是三年時間,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劉遠橋當上了皇帝以後,一方面調兵遣將,繼續的追殺前朝餘孽,爭取一統天下,另外一方面,也開始對朝廷的班子進行了搭建。

當日劉遠橋率領著本部人馬,浩浩蕩蕩的抵達京師南郊的時候。

前朱明首輔張至發,是率領的朝中的文武百官,迎出十里之外,跪地迎接劉遠橋,將劉遠橋迎進京城,一路扶持上皇帝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