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寧在大明時代,就是一名普通計程車兵,連自己的家人也就是勉強儲存,他能夠儲存自己的家人,全因為是劉家的收留,沒有劉家的收留,他們早就餓死在了遼東,他所有的忠誠和忠心,都是對劉家的,對大明沒有絲毫的感恩之意,甚至還認為,如此的大明不亡,根本就沒有天理。

以前對於大明的官府和朝廷,他是非常痛恨的,所以在帶兵打仗的時候,他也都十分的勇猛,對待這些貪官汙吏,也都絲毫不手軟,但是在官做大了,仗打多了,格局也變高了,他也就不恨這些大明的官員,反正就是各位其主而已,特別是現在大明都完了,皇帝一家子都死了,也就也就是一了百了,再糾結於此事,再痛恨於此事,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肖寧來到了靜雲公前聽令,倒是靜雲公有了一個得力的手下,速度開始加快。

肖寧不會主動的提供任何的幫助,但是靜雲公有令,要求他做的一些事情,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執行,馬上的就做到了。

比如說靜雲公要求要把皇帝一家子的屍體,都清理乾淨,再找來好的棺木存放好,再找來一些東西,準備搞葬禮,這些他也都沒有什麼拖延,不折不扣地實行了。

但是靜雲公要求在中極殿這裡搞,依的是當年皇帝的舊制,這就被肖寧拒絕了,他就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是並不代表他傻,他只是冷梆梆的道:“三大殿已經封存,沒有監國王殿下之命令,任何人不準進,不準出。”

皇宮之中的三大殿,就是最高的所在,就是舉行重大活動和慶典的地方,也就是皇家的威嚴所在,如果是前朝皇帝死了,在這裡搞葬禮,也都不成問題,但是都成了亡國之君了,還要在這裡搞,這就是大大的不妥,肖寧斷然拒絕。

當然如果對方去從監國王殿下那裡請來的旨意,他也都不敢不從,但是沒有監國王殿下的白紙黑字,肖寧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對方在這些神聖的地方搞葬禮的。

靜雲公也都知道,就這些事情去請示劉遠橋,這很不現實,所以他就退而求其次,希望可以在坤寧宮或者是慈慶宮或者是東西六宮的任何一座皇宮裡面舉行葬禮。

但是肖寧還是拒絕了,肖寧說道:“這些地方,大多數都已經戒嚴了,如果在這裡搞,難免出現擾亂軍隊的情況。”

靜雲公這就生氣了,他說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要該在哪地才行,為崇禎皇帝舉行葬禮,這可是監國王親口同意,就連劉大帥也都同意了,這就是金牌,但是你連個地都不給搞,這難道是故意刁難不成?”

肖寧說道:“末將不敢!末將只是認為,在這裡搞葬禮,實在是於禮不合,這一座皇城,雖然是朱明天子所造,但是其後世子孫不肖,已經失去了國家,也是丟棄了皇宮,還在皇宮裡面搞葬禮,這是有點逾越,令我等手下都非常難做。”

靜雲公就知道,這事不好辦,自己作為舊臣,深受皇恩,自然對皇上感恩戴德,但是像這些大頭兵,對於大明沒有任何的認同感,而且還是大明的埋葬者,如果要在他們的皇宮這裡搞葬禮,確實是令他們十分的為難。

靜雲公沒有辦法,如果是進城之前,他還信心十足,還敢再要求對方一下,但是現在連朝廷文武百官都不敢來,你還敢要求這些大頭兵怎麼樣怎麼樣呢?他只能夠退而求其次了。

靜雲公他向對方建議,他希望在東華門之外搭上一個大棚,然後在這裡搞葬禮,可以讓皇帝搞一場葬禮,超度亡魂,同時也都可以讓那些願意來祭拜的百姓祭拜。

這是皇帝的葬禮,不能無聲無息,必須讓其他的人都知道,搞完以後,超度亡靈,這就往城外送去。

肖寧這一次沒有拒絕,既然在東華門外,雖然還在皇城之內,但是畢竟不是後宮了,他也知道不能夠咄咄逼人,所以便同意了,便馬上安排手下的人手,為他張羅此事。

本來肖寧是想指派手下的官兵來辦這些事情的,但是這些官兵大多數都拒絕執行。

這是因為他們對於前朝皇帝,沒有任何的認同感,對於參與此事,沒有任何的興趣,所以只能夠讓靜雲公派人拿銀子,去皇城附近招人,招募一些人來,幫忙和張羅。

監國王殿下,不是就此事拔下了十萬兩銀子嗎?正好派上了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