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德看見對方走了,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只要瞞過了此人,這件事便算是過了,再也沒有人可以勘察此事,就連劉布都不敢過問此事,更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即使有些人,有所懷疑,那又如何,懷疑不是證據,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現在胡亂造華夏軍的謠,可真的是死罪的。

至於張嫣宮中的人,也都被他一一的加以控制,如果有人不肯配合,也都被他一一的處死。

這件事做的是完美無瑕,目的是要王上既享受到的前朝皇后的美色,同時也都不沾上任何的的罵名。

陳潤德看見靜雲公在宮中上崩下跳,鬧得挺歡的,他是顯得有些不以為然,這大明都完了,還搞這些事情有什麼用?做給誰看呢?圖給自己,招惹麻煩,殊為不智。

所以負責掌管宮中事務的陳潤德,也都向他的所有手下下令,不得摻和到此事,有人敢亂插入,他就會把他從重懲處。

陳任潤德他就是急需跟大明劃清界限的人,像他這種人,如果一旦被人指出心懷舊朝,估計就是所有事情都完蛋的時候,所以他才會不會摻和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要知道他可是非常的恨崇禎皇帝,還覺得他一家子都死了才好,死了才妙,他可是被皇帝趕到孝陵去種菜的,如果沒有劉遠橋拉他一把,估計這一輩子,就就是種菜勞累而死的命,所以他一邊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一邊還暗地的笑,還敢趕咱家去種菜,活該你全家被殺。

靜雲公再次回到東華門前的祭棚的時候,已經開始搭建了棚子,因為有錢,僱了不少的人手,也都有足夠的物件,他們動作很快,很快就搭好了一個很巨大的靈棚,也都請人把皇帝的棺木都請到了,此處寫上了靈牌,裝上了香,同時他們請來的道士和和尚,也都來了,已經開始敲鑼打鼓,開始打齋唸經,做起了法事,超度亡靈。

至於崇禎皇帝的靈位,這也都不好寫,如果這還是大明的天下,這就得給他定下了諡號,還有廟號了,只是現在,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該怎麼寫,這就是難了?

靜雲公幾經思量,就寫上了靈位,這便是:大明天子朱由檢之位。”至於諡號和廟號,這就沒有了。

大明都完了,這些東西肯定就是沒有了,他也都不好意思,向劉遠橋去請示這些東西。

這樣一來,覺得不免就有些簡單化了,比如說周皇后的靈位,寫的就是大明皇后周氏之位,其他幾位王子,也都是寫上其名諱和封號,就此作罷。

東華門外的祭棚,到處都是掛白,這裡的輓聯,都是靜雲公自己親手書寫的,還讓人做了不少的花圈,差不多萬事俱備,就等這些百姓們前來憑弔了。

但是他想的有點多餘了,既然他們已經命令宮城城門大開,不禁任何人進來,但是卻沒有什麼人來。

開玩笑了,平時在大明的時候,這裡就沒有什麼普通百姓能來,往來的都是官員或者是權貴,在兵荒馬亂,華夏軍當權的時候,有誰會沒事來這裡祭拜,前朝皇帝的靈位。

如此冷清的場面,令靜雲公感覺到有些心酸,他就在想,堂堂一代帝皇,居然如此結果。

靜雲公他自己披麻戴孝,在這裡守靈,一邊閒著無事的時候,就折著一些紙錢燒著,在閒的時候,就寫一些輓聯。

他所考量的,滿朝文武百官都前來祭拜,那就是有點想多了,基本上都是沒有。

他就在想,是不是城門的官兵在制止百姓們進來,他自己還親自的跑到了城門去瞧了瞧,但是看見這裡確實是城門大開,並且寫下了告示,就是說在東華門為先帝搞葬禮,相關人士想祭拜的,都可以去拜等等,並沒有人阻止他們,只是實在是沒人來。

就是沒有什麼人來,考量到街上往來人,都是來去匆匆,沒有人有這份閒情,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當官的和權貴們都不來,這真的是令人心寒了。

靜雲公就在感慨:大明養士兩百多年,這就是士大夫最後的氣節。

正當靜雲公自艾自憐的時候,前面蹄聲大作,定眼一看,原來是劉布帶領著大批人趕到了。

聽說是劉布劉大帥來,肖寧馬上就甩開了靜雲公,飛快的迎接了上去。

對於肖寧來說,迎接劉布,把劉布伺候好,比什麼都重要,況且這本來就不是他的差事,攤上了這樣的差事,辦好了會招來罵名,辦不好更會招來罵名,所以根本不想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