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布部下大軍,將京城團團圍困,把他們各種武器都亮相出來,每天都進行軍情預演,這種鋪天蓋地巨大的聲勢,可把城中的官員、軍民嚇得夠嗆。

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信心跟華夏軍對抗,看見華夏軍拿出了這麼巨大的聲勢以後,那就更加沒有信心和底氣了。

他們在消極的、被動的防禦,城中所有的官員都認為了一點,這就是單靠京城自己的實力,是沒有辦法退華夏軍,只能靠外面的軍隊,前來勤王救駕。

當他們聽到了洪承疇和楊嗣昌投降的訊息後,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崩潰了,再也沒有信心了。

他們就指望著洪承疇和楊嗣昌的大軍前來勤王救駕,結果洪和楊他們並沒有如大家所願,急吼吼的前來勤王救駕,而是直接就投了華夏軍。

這令許多人聽到了以後,都十分的震驚和恐懼。

明軍一開始的時候,剷平了中原群雄,打敗了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稱得上是天下無敵,其後在對外的一系列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沒有人認為明軍士兵,是不能打,是殘弱不堪的。

但是到了這幾十年,吏治腐敗,社會黑暗,軍隊中更是腐敗到了極點,貪汙軍餉,吃空餉的情況,在每一支軍隊中都存在,而軍隊家丁化則進一步的令明軍的戰鬥力下降,有一點值得指出的,就是各大軍隊將領,他們透過貪汙軍餉獲得的糧響,用於蓄養私軍,這些家丁軍,已經稱不上明軍了,而是將領的私人軍隊。

自從軍隊開始家丁化和私人化,軍隊的意志就進一步的削弱,許多人都明白,軍隊是腐朽不堪,弱到了極點。

當然這也與朝廷的打壓有關,軍隊受到了文官集團全方位的打擊,全面的壓制,論起地位,他們連奴僕都不如,為奴為僕的人,又有幾個是好漢?又有幾個有理想和熱血去忠君報國,剷除叛賊、匡扶天下的?

用這些當兵的話來說,他們就是一當兵的,吃糧當兵,天經地義,有奶便是娘,認錢不認人。

其實朝廷也都一直這樣乾的,在這些道德君子裡面的眼裡,當兵的就應該是這樣才對,如果給予他們太高的地位,讓他們有自我的想法,反為不美,要知道歷史上,武將掌權以後,都是飛揚跋扈,禍亂朝綱,令天下大亂,只有以文治國,重文輕武,才能夠長治久安,才是天下太平的關鍵。

大明長期推行這種政策,確實是令他延續了下來,但是也有一個問題,那便是大明的軍隊,就相當於被閹割了一樣,沒有了血性,沒有了勇氣,也都沒有了忠義之心,這些兵,大多數都是吃糧當兵,有奶便是娘,認錢不認人!

以前朝廷就是透過糧響來控制這些人,把他們吃的死死的。

但是朝廷萬萬沒有想到一點,會出現華夏軍這樣一個怪胎,論武力並不比他們遜色,更慘的是比他們有錢,可以輕易的收買這些軍隊。

這些軍隊士兵,大多數都是有奶便是娘,認錢不認人的,華夏軍拿出更多的錢,他們為華夏軍賣命,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了。

甚至在這些士兵的眼裡面,氣節忠義、忠君愛國,以死報君,這是這些道德君子們應該做的,絕對不是他們這些扁擔掉地上,不知道是一字的丘八們所操心的。

所以說,數十萬大軍,說投降就投降了,這些官員們知道以後,憤恨不己,痛心疾首,他們紛紛的痛罵這些當兵的,沒有氣節,沒有忠義之心,簡直就跟畜生沒有分別。

但是此時此刻,除了痛罵譴責以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以前還能追究這些當兵的罪名,可以懲治他們,可以懲罰他們的家人,但是此時此刻,朝廷已經沒有能力追究他們的責任,沒有能力懲罰他們了,他們叛亂投降敵軍,叛亂朝廷的行為,只能夠聽之任之。

洪承疇、楊嗣昌大軍投降,可以說在京城之中引發了驚濤駭浪,幾乎所有的人也都認為一點,那便是,大明真正的完蛋了!

內無可守之軍,外無可援之軍,城外卻有數十萬的敵軍,虎視眈眈,這該如何是好?這訊息傳出來以後,城中是亂到了極點。

官兵們再也不肯守衛城牆了,紛紛的逃回了家中,差役們也都不願意當差了,紛紛的逃回家中,想方設法的撇清與官家的關係,希望自己只是一個毫無根基毫,無後臺的太平百姓,當華夏軍進入了這裡以後,才會視他們的普通人,不再追究他們的責任。

而地方橫行不法的地痞流氓們,則紛紛的走上了街頭,公然的搶劫殺人,肆無忌憚,這一大白天,百姓在當街當眾就被人搶劫或者是殺死,婦女們根本都不敢上街,客商們也都不敢開門做買賣,城中就像死城一般。

其實劉布就知道,已經到了瓜熟蒂落之時。

劉布之所以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攻擊,就是因為沒有必要。

京城的城牆,雖然十分的高,但是已經沒有辦法阻擋他們前進步伐。

劉布沒發動猛攻,這是聽說他的父親,監國王劉遠橋,已經率領七十萬大軍,日夜的趕路,直撲京城。

拿下京城,是巨大的榮譽,是無上的巨大的軍功,每一個將領都會視為平生最驕傲的一戰,但是劉布沒有看到多重。

今時今日的,他已經不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而其他的人則會存在一個功高震主的說法,如果讓劉遠橋親自帶著百萬大軍,拿下京城,這對於新朝的皇帝來說,是豎立權威最好方法。

劉布不免感嘆,看似龐然大物的大明,居然在如此輕易的,輕輕一推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