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部和楊嗣昌部向華夏軍投降,意味著什麼?影響力有多大?

如果別人不能說明情況有多麼嚴重,建奴倒是說出來了。

大明完蛋了!

洪承疇、楊嗣昌、朱燮元等人的大軍,是大明拼盡了最後一絲氣力,打造出來的大軍,可以這般講,大明也都抽不出同樣的一支軍隊來了。

他們一旦敗了,就是亡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天下間所有的勢力都明白一點,這一場仗,將會曠日持久,將會非常的慘烈,無論是華夏軍和明軍,死傷都會非常的慘重。

兩虎相爭,只怕會便宜了其他的人,其他觀望的勢力,都不敢輕易的下注,反而更加專注於,如何的等待時機。

在許多勢力的眼裡,最好就是大明跟華夏軍,拼一個兩敗俱傷,同歸於盡,他們這些人就有機會了。

但是萬萬沒有令人想到的就是,華夏軍居然早就有了佈局,巧妙的把大明的軍隊引入了局中,一舉把他們給端了。

劉布沒有死,反而率領著精銳的軍隊,從天津衛登陸,一劍封喉,直指京城。

這令大明軍隊的防禦體系直接的就崩潰了,在他們軍隊崩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再也不能夠跟華夏軍抗衡。

軍隊崩潰了,士氣沒有了,所以投降就變成了別無選擇的事情。

洪承疇楊嗣昌,這兩位深受皇恩的人,也都沒有表現出讀書人最起碼的氣節,而是識相的投降,這也令許多人有些意外。

在皇太極等人的眼裡,洪承疇和楊嗣昌,就算是一頭豬,領著七十萬頭豬去拱華夏軍,也能把他們拱一個四腳朝天。

皇太極就在想,如果讓朕有七十萬軍隊的話,朕就能把華夏賊打的找不著北,打得跪求饒,現在倒好,他們統領著七十萬軍隊,居然比不上七十萬頭豬,輕易的就向對方投降了?

說好的讀書人氣節呢?說好的萬死報皇恩呢?

大明好不容易才湊出來的幾十萬軍隊,居然輕易的就被對方打垮,而且還向對方投降,成為了砍向自己的刀劍。

華夏軍如此的厲害,如此的強勢,可是令其他觀望的勢力都震撼不已。

他們剛剛才滋生出來的一點野心,馬上就被澆滅了。

華夏軍如此的強大,如此的厲害,所向無敵,他們敢抗衡的話,就是死路一條,這些人馬上就派出了使者,前去濟南,求見劉遠橋,希望能獲得他的接納,再也不敢觀望,再也不敢兩頭下注了。

現在華夏軍,已經擊敗了明軍的主力,大明對他來說,就相當於砧板上的一塊肉,想什麼時候切割,就什麼時候切割了。

這些其他的勢力,如果他們還不識相的投降,其下場只有一個,就是被無情的剿滅。

皇太極等人聽到了這訊息以後,更加是震撼不已,這就相當於聽到了他們患上了絕症的訊息一般。

皇太極是一個深沉的人,冷靜內斂,十分的隱忍,一向都是喜怒不形於色,聽到了這訊息,他本來是想保持冷靜,想在手下面前保持冷靜,裝作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

但是他內心的震撼,卻是無以加復,直接的反映在了身體方面,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已經是在超負荷的運作了,聽到了這一條訊息,就像是壓垮他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皇太極當場就狂吐了一口血,當場昏了過去。

四大輔國貝勒、八大旗主,還有眾多的高階將領,都在一起共商國事,有了這樣的訊息,他們也都害怕不已,但看見他們視為主心骨的大汗,居然當場吐血昏迷了過去,頓時就是大亂。

這時候,還考量什麼爭天下,還考量什麼援助明軍,鋤強扶弱,考量什麼消滅遼南軍,他們能夠保命,就算是不錯了。

建奴能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二三十年內,征服了整個遼鎮千里之地,成為了當代的強國之一,他們從稍有資本,到今天建立一個國家,他們心中是有自信和傲氣的。

大明雖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十分的強大,但是他們就沒有放在眼裡,大明雖然十分的強大,但是就相當於一頭肥大的肥牛一般,雖然十分的大,但是他卻沒有鋒利的爪牙,即使面對一頭十分瘦弱和小的豺狼,最終它都會死於這豺狼之口。

雖然豺狼十分的瘦小,但是它卻是有鋒利的爪牙,可以把這頭肥牛他的喉嚨咬斷,撕碎他的肌肉,嚼碎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