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苦無良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就令所有的貴族們,都為之憂慮不已,惶恐不已。
如果眼前的是華夏軍的主力,就算是拼著傷亡兩萬人的代價,把敵人全殲了,他們也都敢拼命。
華夏軍不怕死,他們建州大軍軍隊計程車兵,同樣也都不怕死,他們是天生的獵人,天生的戰士,就是為了戰鬥而生,但是如果在付出瞭如此之多的代價以後,只是消滅了敵人的一支偏師,敵人主力,隨時可以派出更多的部隊抵達這裡,趕來這裡,那麼這又該如何應對?
皇太極等人在思考,損失了一萬多人以後,建奴他們的八旗,只能夠縮編為四旗,區區這麼一點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控制廣大的關外之力,而華夏軍則可以從關內、遼南、圖門江方向發動進攻,他們處處分兵,處處抵抗,根本就抵擋不住敵人的兵鋒。
這樣一來,就讓他們意識到,正面跟華夏軍決戰,根本就不可取,就是取死之道。
皇太極是憂慮到了極點,海州方向的華夏軍,就像一個巨大的骨刺,是頂在了他們的腰間,如果不拔掉的話,他們也都行動不便,進退兩難。
如果妄想拔掉他的話,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其代價是他們無法承受的,皇太極不同於其他的滿洲貴族,他是文武雙全的,還看得懂大明的奏摺,其他的滿洲貴族,勉強認得字,只喜歡看一部《三國》,顛來倒去的看,樂不知疲。
熟讀所有的兵書,也都研究過古今所有的戰例,但是卻沒有一條,可以幫助他殲滅敵人,古往今來,遊牧民族對付中原大軍,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牽著對方的鼻子走,讓敵人大軍,在廣闊的關外大地上游花園。
因為遊牧民族,沒有城市,沒有地盤,只有草原和牧場,把這些東西讓給你,等敵人走了,再退回來就行了。
他們這種戰略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根本不用跟你打,拖也都能把你拖垮。
大明軍隊的糧食,從遙遠的關外運回來,每運一斤糧食,損耗量都極大,也就是說,他們的後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他們派出數十萬大軍,在關外長期的作戰。
就算跟中原的軍隊作戰,斷中原軍隊的糧道,就是最好的辦法,只要讓他們斷糧,將其團團圍困,不用打,他們就會自我崩潰了。
但是華夏軍跟這些軍隊有很多的不同,華夏軍他們的後勤運輸能力,非常的強,他們有能力把糧食直接的運到了遼南的幾個港口,從這裡出發,這就大大的縮短了他們後勤的壓力,而且他們採用斷糧道缺糧的方式,來對付孫傳庭這一支軍隊,也都不可取。
因為現在對方根本就不缺糧,同時也不缺時間,缺糧缺時間的,反而是建州大軍,他們急於跟對方進行決戰,誰急於決戰,誰就容易出錯。
孫傳庭出掌遼南都督,一開始皇太極是看不上此人的,隨著一系列的交鋒下來,他們在孫傳庭手上吃盡了苦頭,這才令皇太極正視這一個人。
此人兵少的時候,有兵少的打法,這一種治大國如烹小鮮,遊刃有餘的做法,令建州軍損失不小。
當他得到了足夠多的軍隊以後,大舉反攻,一舉拿下了海州,小兵團打法,遊刃有餘,大兵團打法,大開大合,所向披靡,這種統帥軍隊,指揮軍隊的能力,絲毫不比建州的任何一位統帥遜色。
建州軍也由一開始的輕視,轉為敬畏,最後就是害怕。
在遼東歷任的軍事統帥之中,能讓建奴敬畏和害怕的人,並不多,上一任就是李成梁,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人物了,以後的歷任總兵統帥,被他們打得找不著北,牽著鼻子走。
軍隊是精兵,統帥是名將,兩者聯合起來,就可以併發出最大的威力,也就意味著,他們是沒有絲毫的破綻可以利用,這也是建州貴族們,試圖殲滅孫傳庭,根本無計可施,只能跟對方進行血拼,拼一個兩敗俱傷。
他們敢跟華夏軍拼一個兩敗俱傷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正中了華夏軍的下懷,華夏軍主帥,一直尋求跟他們進行決戰。
皇太極召集了眾多的貴族前來,主要的就是想考量,該如何的面對敵人,但是當擺出了這些東西以後,就連他自己也都覺得,事不可為。
皇太極就大聲的說道:“不論你們有沒有辦法,或者是怎麼樣做,一定必須想出一個辦法消滅遼南軍,爭取時間,否則咱們就得退回建州深山老林去。”
正當皇太極,威迫這些手下們拿出計策來,對付孫傳庭的時候,傳來了一個極其驚人的訊息,他們的探馬急急忙忙的來報:“洪承疇和楊嗣昌的軍隊,正式向華夏軍投降!大明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