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從容應對(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忠勇,華夏軍的二號人物,也算是華夏軍的創始人之一,在軍中的威信,僅次於劉布。
雖然他不像劉布那樣名聞天下,所向無敵,但是其能力卻是相當的強,可以說大多數的將領,都出自於他的門下,對劉家也是忠心不二。
早在以前,劉家沒有起兵之前,他就算是劉家的護院頭子,私下的為劉遠橋訓練軍隊,這些在大明朝都已經是砍腦袋的活。
劉遠橋敢把他腦袋的活都交給他幹,就可見他對劉忠勇的信任,在那個時候,就是劉布要掉一兵一卒,都必須得到劉遠橋的首肯。
當然在劉布兵以後,創立國防部以後,這就沒這方面的問題了,它可以調動所有的軍隊,而其他的人,對他這也是心悅誠服,不敢絲毫的有為。
這一次組織山東會戰,也是他們幾經討論的結果,選擇了濟南成為他們雙方的決戰主戰場,劉忠勇也都沒有任何拒絕,不折不扣的執行各項作戰命令。
現在大明跟華夏軍對比,除了兵力上佔有優勢以外,其他方面的優勢,真心的不多。
而且自從華夏軍大規模的推行使用火器以後,這人數的優勢,都已經不是決定成敗的主要因素了。
華夏軍有的是對付敵人人海戰術的辦法,現在雙方都處於關鍵的時候,華夏軍在頂住了明軍第一波進攻以後,就是進行反攻的時候。
可以這麼說,他們在頂住了敵人對濟南的進攻,就是他們反攻的時候。
按照目前的態勢,華夏軍方就鐵定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但是大明敗不了,大明一定敗,估計就得亡國了,這也是崇禎皇帝都意識到極大的不妥,所以他許下了如此之高的賞格,不惜一切代價,組織軍隊前來決戰。
這是因為他也都知道,現在不打,估計以後都沒機會打了。
數十萬大軍開始源源不斷的開往濟南,這場面那是真正的鋪天蓋地,濟南就是齊魯第一重鎮,山東六府的絕對核心,官道和河道四通八達。
這也就意味著,朝廷的官軍可以使用官道,大規模的調動兵力。
敵人如此龐大的兵力,華夏軍也都明白除濟南府,剩下的其他府縣,是沒有能力抗拒敵人的入侵的,所以他們也都按照在東昌府的策略,這就是疏散大多數的小縣城,把兵力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城鎮之中,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濟南,劉遠橋也就在這裡。
濟南城的守軍,接近了十萬,劉忠勇帶來了兩萬人,劉遠橋帶來了五萬人,而本地人組成了幾萬的軍隊,兵力還是相當的雄厚的,這一次他們沒有出去野戰,選擇堅守城市,以逸代勞,也都最大的保證了他們火器輸出的威力。
他們現在也是看得明白清楚,之所以敢在這次大張旗鼓的來挑戰華夏軍,這是因為現在正處於雨季,在雨季中作戰,對火器部隊不利,對於華夏軍這種近乎全火器的部隊,更是最極大的不利。
所以明軍才會考量,趁此天機滅了華夏軍,如果等雨季過後,天氣放晴,道路凝固,就是華夏軍收拾他們的時候了。
不過就算是在雨季,就算是在華夏軍火器部隊發揮不出全部威力的時候,大明的軍隊也都沒有佔盡便宜,沒有獲得他們想要中的一切東西。
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集中兵力,前來圍攻濟南府,雖然其他各府各戰場還在繼續的交戰,濟南府卻成為了山東之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