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好官難做(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燮元他是堅決的反對這樣的策略的,他就知道華夏軍是最為兇險的敵人,對付這樣的敵人,必須全神貫注,必須用盡所有的精氣神,穩打穩紮才是王道。
任何冒險的舉措,很容易就會讓自己兵敗身亡,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但是皇帝這算是把他逼到了牆角,皇帝話都說到了這份上,也都把臉面都放在了地上,如果他都不執行的話,這又該如何是好,這君臣還要不要做?有人就會發出誅心之言,這軍隊是大明皇帝的,還是你朱燮元的?
朱燮元早已經名震天下,位極人臣,對於公民爵祿,也不是很看重,他很看重的就是天下人對自己的看法,死後對自己的評價。
朱燮元曾經多次寫信去朝廷,除了向朝廷索要軍餉和糧食以外,最多討論的就是試探朝中官員的口氣,自己死後可以獲得一個怎麼樣的諡號,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得文正的諡號,但是如果得一個文忠、文毅也是相當的不錯。
現在倒好,皇帝拿出了他想象中都不敢有的東西,只是這東西太燙手了,太誅心了,朱燮元就在擔心,我接受了這樣的條件,別人會怎麼評價他,別人只會評價他是一個傭兵自重,養敵為患的人。
如此,他又跟李成梁有什麼分別?他可是當眾痛罵李成梁,就是豬狗不如的畜生,如果不是他的放縱和培養,建奴如何至有今天之強大,危害大明之朝廷。
他朱燮元不是這種人,但是皇帝和朝廷都開出了這樣的價碼,也都說明他別無選擇,退無可退了,他這該是如何是好。
最終朱燮元他迫於無奈,只能夠再次分兵。
命令部下的大將魯拔群,率兵攻打濟寧,攻下此城,他向魯拔群許下了諾言:“只要你拿下此地,城中子女玉帛,任你所取,功名利祿,也不在話下。”
魯拔群大受感動,信誓旦旦的表示:“卑職向天發誓,不拿下濟寧,誓不為人!”
得到對方的發誓以後,朱燮元別無辦法,只能夠選擇分兵,他命令魯拔群率領一部分人,繼續圍攻濟寧,爭取早日拔下自己後路的釘子,自己則率領十萬大軍北上攻擊泰安,參與圍攻濟南。
在他下定決心之前,他也都接到了朝廷方面的軍報,對方已經表示,楊嗣和洪承疇,已經同意了這樣的策略,會在半個月內出兵。
這也是他出此下策的原因。
不過朱燮元他再次上書朝廷,他會按照朝廷的意願,在半個月之內出兵,圍攻濟南,爭取以最快的時間內,攻下濟南,活捉劉遠橋,但是他不會領取這郡王的獎賞,他作為大明的孤臣,為大明徵戰沙場,這是應該的,是軍人之本分,不敢要額外之賞。
朱燮元他這樣子,其實是非常的高風亮節,非常的令人佩服,傳到了朝廷那裡,也都令朝中的文武官員,非常的震驚,這樣高風亮節的人,當真是少有,他們交口讚譽,如此人才,才是文人之典範,死後不獲諡文正,簡直就是對不住老天爺。
這才算稱得上是君臣朝廷相得的一段佳話。
但是訊息傳到了準備出兵的楊嗣昌和洪承壽那裡,這就令他們陷入一種進退失據的尷尬局面了。
老實話,他們是衝著這豐厚的獎賞,才決定不顧危險,前去圍攻濟南的,這叫富貴險中求。
現在好了,人家姓朱的不要,倒像是他們兩個向皇帝索要功勞,索要郡王的小人,洪承疇就氣得大罵朱燮元:“真乃典型的小人也,自己沽名賣直,卻讓我等出醜露乖,成為天下之笑柄。”
楊嗣昌也都憤怒不已,羞忿不已,他說道:“朱某此舉,是置我等於何地,難不成他就是天下君子,我等就是貪利小人?”
這應該可能也都不是朝廷所想看見的,依崇禎皇帝和朝廷的脾氣,自然就是希望用最小的代價平定了反賊,最好不用一錠軍餉,劉遠橋讓一個旱天雷劈死就好了,如果這些士兵不要糧食,不軍響,朝廷也都不會拒絕的,像朱燮元這樣子的,簡直就是文臣的典範,死後不配享孔廟,都對不住老天爺。
但是又令同時貪圖豐厚獎賞的楊嗣昌和洪承疇十分的尷尬,這就凸顯成他們是小人了,這大戰還沒開始,三路大軍的將帥,就開始不和,相互的猜忌,這估計也都不是他們所看見的。
就連朝中的大臣,他們也都迅速的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也都馬上派出使者前去對兩位大帥,溫言勸慰,反正就是在此出兵的前夕,皇帝也都擔心這些人會有什麼不好的想法,所以一再的向他們表示,這是白紙黑字寫的詔令,朝廷絕無反悔之意,只要他們能夠攻下濟南,平定劉賊,封疆裂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