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潛看見楊嗣昌如此的反感,拼死的不配合,只好上書朝廷,不去前線監軍,就在天津衛大營,為前線的將士籌集糧草,準備軍需輜重等等,這也算是找了個臺階下。

朝廷方面對於楊嗣昌如此的剛烈,如此的不識大體,是十分震怒,但生氣歸生氣,現在的朝廷還真離不開楊嗣昌,現在東路軍齊頭並進,正處於激戰的關頭,也就屬於生死關頭,臨陣換將,會給軍中帶來最大的動盪。

如果是以往的軍隊,換了一個將帥,未必能夠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是現在的東路軍,基本上是左湊右湊臨時湊起來的一支軍隊,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大多都是烏合之兵,如果再臨陣換將,只怕會激發軍中士兵最大的不滿,然後引發譁變。

最後他們迫於無奈,只能夠答應高起潛的建議,讓他坐鎮在天津衛,負責後勤,你楊嗣昌不是老是說,後勤供應不足,糧草不足嗎?現在派個朝中大員,為你負責籌糧響,你應該沒有意見了吧?

就算是有意見,朝中正式官員的任命,也不到你指三道四。

朝廷做了決定以後,迅速的派人前去通知正在收拾行李的楊嗣昌。

楊嗣昌他可是真的被氣壞了,在使者走了以後,他馬上就命令親隨,收拾行李,準備打包走人。

東陸軍的統帥撂挑子不幹,可是令他身邊的人都震驚不已,本來大軍現在已經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攻勢,準備攻略各地,突然間就傳出到派來監軍,楊嗣昌不幹的訊息,可是令軍心大亂。

楊嗣昌對太監們沒有好印象,太監來監軍,除了指手畫腳瞎指揮以外,就幹不了別的好事。

正當大軍人心惶惶,無心戀戰的時候,朝廷再次傳來了詔令,拒絕楊嗣昌的請求,要求他繼續擔任東路軍的統帥,不會再往他這裡派遣任何的監軍,由他全權負責所有的戰略戰役行動。

這次傳旨的,還有錦衣衛,就是東廠許建強派來的人,他向楊嗣昌暗示,要麼就是繼續為朝廷效力,要麼就是仿太祖皇帝時的舊事。

太祖皇帝時的舊事,這便是人才就必須為朝廷所用,如果不能夠為朝廷所用,也都不能夠為敵人所用,所以就得剷除。

楊嗣昌也知道厲害,他只是一時氣憤而已,他也捨不得放下這一份權傾天下的職位,既然朝廷已經做出了讓步,他馬上就坡下驢,表示向朝廷認錯,願意繼續為朝廷效力。

這一陣風波,就是這樣子過去了,但是卻給東路軍計程車氣,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而西路軍的洪承疇,他可是沒有楊嗣昌這種底氣,朝廷派出了曹化淳前往監軍,他也都不敢反抗,只能夠默默的承認這一個結果。

洪承疇為人八面玲瓏,十分的圓滑,他可是不敢正面跟曹化淳幹,卻率領了所有的軍隊,全力以赴去圍攻臨清。

對這一位朝廷派來的特使,理都不理,這便是擺出一份姿態,你該幹嘛,就幹嘛,只要不干涉我們大家,就相安無事。

曹化淳也都知道,猛龍難壓地頭蛇,所以初來乍到,他也不敢怎麼樣,只能蕭規曹鬱隨,本來他來這裡是帶有使命的,必須要說服前線的將領聽朝廷的政策,那就是在短期之內,集結最多的兵馬,全力以赴的攻打濟南。

但是看見洪承疇的做派,根本都不屌他,洪承疇及其將領們的意見高度的統一,這便是必須拿下臨清,得到足夠多的糧食和人口以後,這才有足夠的資本,去攻打濟南,沒有人可以空著雙手,餓著肚子去攻打一座大城市。

下面的人堅持這麼做,曹化淳也都無話可說,因為他現在算是發現了,以前戴著欽差的這頂花帽子,可以處處的高人一等,可以處處的頤指氣使,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但是現在對方都不鳥你,像這些統兵大將,他們不甩你,你就沒有辦法。

洪承疇這樣子做,已經是相當的客氣了,如果他像是楊嗣昌一般,他這個監軍使的臉就丟大了,也就沒臉見人了。

在離開京城之前,高起潛可是氣焰萬丈,十分的驕傲,他認為可以有一番作為的,但是現在只能在天津內夾著尾巴做人,根本就不能染指軍權,不能掌兵,沒人聽命於你,根本就不能稱之為監軍使,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泥胎菩薩,對方撈了好處,不會分給你,立下了軍功,與你無關。

至於朝延的政策,皇帝的期望,自己的雄風壯志,不提也罷,一提會更丟人。

高起潛倒黴,但是如果跟去朱燮元元那裡監軍的王德化相比,那他就算是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