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地方精英(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眼前的戰術戰略,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雖然他們已經收縮了兵力,在幾大城鎮進行駐守,城鎮的糧食和彈藥,兵力都不缺,都可以抵擋得住敵人的長期圍困。
但是敵人畢竟是有七十萬之多,平攤到每一處,都有十幾萬,就是一人一口口水噴過來,也都成澇了。
對方的人力優勢對他們進行了碾壓,也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首當其中的就是處於最北邊的東昌府,敵人幾乎就是從東昌府攻進來的,無論是從聊城、臨清方向還是從德州方向,都是攻擊東昌府,所以東昌府的壓力又是最大。
偏偏東昌知府王文升又是他認為最不靠譜的人,此人沒有當過高階官員,也都沒有很好的學問,只是靠著嘴皮子讓混上了這官。
入職以後,他憑著家人的幫助,也都在這位置上做的有聲有色,就算王文東對他諸多的不滿,但是也挑不出毛病,但是一想到此人光是師爺就多達五六個之多,有多少計策是出於他之手?有多少謀劃是出於他的想法?這就不好說了,說白了就是他身邊整個團隊在運作。
王文東甚至懷疑王胖子,只是他老哥王文傑推出來的臺前人物,這一切都是王文傑在背後操縱,所以他才能夠穩坐東昌知府的位置,而且也把地方治理的有聲有色。
王文東認為王胖子守成是可以的,但是面臨如此重大的危機,他有沒有足夠的魄力,能不能臨機決斷,這就不好說了。
雖然華夏軍也知道,東昌府方向形勢危殆,他們緊急的派遣了劉忠勇率部進駐聊城,按原計劃,劉忠勇最少率兩萬兵馬進駐,但是到目前為止,劉忠勇還沒有出現,兩萬兵馬也都還沒有出現,據說正在趕路中。
鎮守滄州方向的,就是劉忠勇的兒子劉飛雲,他們鎮守滄州至德州一線,也都非常的壓力大,兵力非常的少,壓力非常的大。
如果不是滄州實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起到藩屏山東的作用,王文東會直接把這些地方的兵力調回來,因為他知道根本守不住的。
但是上面對他的這些建議嚴詞拒絕了,要求他要部署兵力在這一線,不惜一切,嚴防死守,節節抗節。
王文東冷眼旁觀,他就知道朝廷大概的策略,朝廷的策略就是節節抗擊,焦土政策,誘敵深入,然後在濟南一帶與敵人展開生死決戰,這意味著濟南將會成為主戰場,將會重現當年靖難之役的場面,血戰連場,死傷十分的慘重,只怕會把地方都打成了白地,王文東開始體會到靜雲公的那種痛苦了。
靜雲公就是地方優先,所以才扶植了和支援劉遠橋,結果劉遠橋做大以後,令他左右為難了,像他這些地方的精英分子,首先就想造福槡梓,誰知道他們做不到這一點,還為禍地方,
但是王文東也不敢違抗命令,他可是長期的在劉遠橋身邊,知道劉遠橋的厲害,也知道他身邊有一支恐怖的內衛,暗中維護其統治,如果你學的是大明文官的那一招,說皇帝的旨意是中旨,是亂命,封還旨意,只怕你前腳封還,後腳就有人來幹掉你,在華夏帝國之內,劉遠橋的權威是不可侵犯的,朝廷之中也不存在著挑戰他的實力,他們制定下來的政策,下面就得無條件的執行,要麼就是滾蛋,甚至就連滾蛋都不行。
劉遠橋在很多時候在學朱元璋的手段,當年的朱元璋可是徵辟許多名人當官,這些人擺著架子不願意出仕。
如果是別的皇帝,最多隻能夠一笑了之,無可奈何,但是朱元璋卻是一個狠人,作為仕子和讀書人,有能耐有本事不為我所用,那為誰所用?乾脆就幹掉好了。
當然劉遠橋它不會像朱元璋這般公開的做了,因為畢竟他還沒有朱元璋這般強勢,這般的厲害,但是劉遠橋的陰險手段也是不少,會派人去暗殺或者派人去截殺,造成仇殺搶劫之類的,一一的把這些人除掉,他的意思也是簡單,不為我所用就得死。
即墨的王家估計也是如此,劉家已經全力的拉攏王家了,但是王文傑不太想為劉遠橋效力,幸虧他有丁憂做藉口擋一擋,估計王文傑丁憂之後,還是不願意出仕,不願意為劉家效力,他就沒有什麼好下場了。
而且王家把王胖子推出來為劉家效力,估計也是出自於這方面的考慮。
有了王胖子在華夏軍中效力,他們王家也就算是華夏軍體系中的一員了,劉遠橋也就不會對其採取如此暴戾和殘忍的手段。
王文東就知道一點,走上了華夏軍的戰車,你想下來也都不容易,沒有幾個有他老師靜雲公的能耐,可以全身而退,靜雲公那是地位崇高,無欲則剛,而其他的人,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只能夠為劉家賣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