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南北困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河南的形勢非常的嚴峻,不是大旱就是大澇,百姓顆粒無,收許多地方的百姓都逃難了,成為了流民,這也意味著朱燮元只要想要招兵,就可以輕易地招到大批的兵。
這些流民他們根本就不需要軍餉,只需要給他一口吃的,就願意為明軍賣命,所以華夏軍也都得到了情報,朱燮元在得到了福王的糧食和軍餉以後,直接就計劃擴軍三十萬。
這也就意味著華夏軍的老巢,他們的大本營山東,面臨著大明帝國七十萬大軍的圍攻,隨時可以攻下這裡來。
山東就是華夏帝國的老巢,劉遠橋的故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只要此地掌握在他們的手上,北方的朱明想南北對峙,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可能,這便是很快的被華夏軍殲滅。
所以華夏帝國也都知道和明白一點,山東就是關鍵,只要他們能夠守住山東,就有進入河北、進入北直隸的路徑,攻下大明的京城,都不是什麼難事。
丟失了山東,他們劉家的老巢都丟失了,就會給他們造成巨大的打擊,同時也都會令他們的局勢開始崩壞,這樣子就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劉遠橋作為大明的梟雄,也都有中土歷朝歷代政治家應有的胸懷,中土所有的官員和政治家,都有一種胸懷,這便是沒有南北朝之說,只有一統天下或者皆下之囚,凡有一絲一毫的力量,都要用於一統天下,這叫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所以劉遠橋也都是想著一統天下,只要他們平定南方以後,就會用盡一切辦法,派兵北伐,一統天下,他們要一統天下,山東的地位又變得重要,這是他們在北方的立足點,控制的這一點,就相當於他們華夏軍的長矛,隨時頂在了大明的小腹之處,一捅而入,就可以滅之。
也就是因為如此重要,所以大明帝國才會調集重兵,準備奪回了這裡。
估計到時候,大明最少出動七十萬大軍,分三個方向,對他們進行攻擊。
而華夏軍部署在山東的軍隊,則不會超過七萬,不足對方的十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如何扛住敵人的狂攻猛打,就是他們所要操心的事情了。
劉遠橋也都有些頭痛,所以他決定召回劉布。
關於他們建國的事情,劉遠橋沒有什麼好頭痛的,他自己辦,就能把這件事辦好,就算是他們擴軍百萬,劉遠橋也都有足夠的把握。
他們有現成的體系,只要投入更多的錢糧,投入更多的時間,就可以招募更多計程車兵。
但是要打贏這一場舉國關注的致命之戰,這就不是劉遠橋所有把握的了。
劉遠橋在什麼時候都是長於內政和後勤方面,從來沒有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
當然劉遠橋也都很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在,所以他也都沒有想過御駕親征或者說親自去對付敵人,劉遠橋知道論起城府謀略,他是最頂尖的,但如果論起帶兵打仗,這就不好說了,外行人指揮內行,只會造成災難。
現在的華夏軍,可是經不起災難性的大敗了,比如說像夷陵之戰這樣的大敗都不能夠經歷過幾次。要十拿九穩,只好把劉布召回來,派他去山東。
劉遠橋這一個決定,也都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根本就沒有人反對,大家都明白一點,如果要山東方面十拿九穩,只怕只怕得劉布出馬,才有最大的把握。
只是劉布出馬,也不敢說一定就能夠對付對方三大名帥和幾十萬大軍,還得從各大戰場抽調出一支不低於十五萬的軍隊北上,用於支援山東戰場。
所以現在的華夏帝國雖然說看起來是無限的風光,其實也是擁有許多的隱憂,也只有他們這些當事人和當局者才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因為知道大戰迫在眉睫,敵人很可能在兩三個月內就發動猛攻,所以他們也都知道現在不能再拖了,必須把劉布由湖廣前線調回來,組建大軍北上。
即使是現在出發,事情都有些晚了,當劉布到了南京,組建了大軍北上之時,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拔,這也需要時間,當他們抵達的時候,估計山東已經是打得熱火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