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是非對錯(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樣的場面,可是讓傳口諭的小太監,都慌了手腳,他可是知道這些官員可是非常的有頭有臉,平時見了皇帝他們都是做了一個揖,沒有行就三跪九叩之禮,現在倒好,他們直接的就行了大禮,這令小太監都覺得事情大條了,馬上就跑回去告訴皇帝。
崇禎皇帝現在正在皇宮之中,披上的鐵甲,拿著繡春刀,跟士兵們一起跑步操練,雖氣喘吁吁,但始終在堅持。
從他決定在禁中演武開始,他就不再看經書了,轉看兵書,希望從古往今來所有的兵家聖典之中,找到一支練兵的方法,練出一支精兵,為大明平定天下,殲滅流賊。
他首先學習的就是漢武帝,學漢武帝在禁中演武的方法,希望能夠以身作則,先練出一隻好兵,然後再平定天下。
他聽到了太監王承恩急急忙忙地跑來報告,說當官的都鬧翻了,這令他有些不滿,他說道:“才兩天的功夫,居然就鬧得滿城風雨,你怎麼做保密的?”
王承恩苦笑地說道:“皇宮就是一個篩子,處處的漏風,哪裡有保密可言?而且皇上召來的兵員之中,有很多就是勳貴的子弟,他們難免也都會漏了口風。”
崇禎皇帝他是非常不滿的,他還打算練了一支精兵出來之後,再向大臣們坦白,那時候他有了成績,也有說服力,大臣們就算是反對,力度也都不大,現在倒好,他還沒有練出精兵,還還沒有想好辦法該怎麼練兵,居然就讓大臣們知道了。
崇禎皇帝決定練兵,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明的局勢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候,這時候的大明,如果不奮起,就是滅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從許建強那裡,得到了情報,劉家的崛起,就是劉布從浮山練兵開始,劉布能夠由小小的一個武德將軍,從千戶所練出了一支縱橫天下的大兵,他作為大明的皇帝,天子之尊,富有四海,憑什麼就不能練出一支縱橫天下的大軍,他都親自下場玩這手了,也是因為他們對大明的官兵,已經失望到了極點,他希望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其中的問題,發現其中的困難,加以改善,然後再從全軍中進行推廣,提高明軍的戰鬥力。
但是他這樣子的想法,有些過於天真,過於理想化了,還沒有練成兵,就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的,而且此刻傳來了所有的大臣在宮門之外下跪的訊息,這差不多是崇禎朝最為嚴重的政治危機之一了。
在崇禎當上了皇帝以後,一直都與大臣們相得,無論所有的事情,大家都是有商有量。
大臣們也都齊聲的歌頌皇帝,是一個盛名之君,眼前雖然有些困難,但是這困難是暫時的,遲早有一天,會克服所有的困難,中興大明,成為一代聖君。
這些鬼話,崇禎皇帝也是相信的,一直也都這麼的自勵,他在想,朕這麼勤奮的皇帝,肯定可以中興大明,這些話,直到丟失了江南以後,他才徹底的醒悟了,大明最為重要的賦稅重地丟失了,他們朱家的老家,皇陵所在之地,都丟失了,還有更加嚴重的事情嗎?沒有了?其實按一個人來論,這已經是死到臨頭了,但是朝中的大臣根本就不當是一回事,他們認為眼前的危機只是小問題,這就令皇帝深深的懷疑,這些人的動機和想法了。
這些人,估計就是敵人把屠刀掛在了脖子上,他們都不為所動,而且令皇帝相信,這些人他並不是泰山崩於眼前而臉不改色,而是因為他們反應太遲鈍了,說這些官員不貪財不怕死,就連皇帝都不相信,他這麼多的大臣,哪個不是說自己既不貪財也不怕死,願將一身忠肝義膽,獻予皇帝,但是當真正出現在戰場,真正遇到敵人,生命真正受到威脅的時候,還不是該投降就投降了。
朱大典他就是投降,崇禎皇帝都會理解,因為以前的朱大典,名聲真心的不好,各部和各地的官員彈劾他貪財和酷厲,但是皇帝愛惜他的人才,才留中不發,也算是保住了他這一個人才,那這樣子會不會是養虎為患,終有一日他會令皇帝丟盡了臉面?結果朱大典卻是為大明盡忠的臣子。
即使他沒有取得輝煌的成就,但是其反擊就是悲壯的,作為一個為人臣子,做出了做為人臣子應有的本分。
但是皇帝眼中的道德君子,天下人眼中計程車林領袖,道德君子錢謙益、吳宗達這些人,在面對華夏軍的屠刀的時候,毫不知恥的跪了,毫不留情的跪了下來,向對方乞討求饒,這就令崇禎皇帝他的信念開始有了轉變,再也不太相信這些人。
現在這些人居然一起,在宮門之前下跪,向皇帝施壓,要他收回成命。
大臣們這一種的想法,沒有令皇帝收回成命,反而讓他堅信,自己這樣的做法,應該是正確的。
皇帝現在也算是明白,大臣們所支援的,基本上都是錯的,他們反對的就是對的,因為皇帝他現在也都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只好用這一種方式進行參考了。
所以崇禎皇帝說了一句:“既然愛跪就跪吧?”
他想起一代名相王猛之言:“用人當用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