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固扏己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臣們集體的在午門之外跪求見,這可是崇禎朝少有的大場面,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無心辦公,紛紛的來附近觀看或者是加入他們的行列。
大明官場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重文輕武已經成為了固有的國策,所有的人都認為,武官就是粗魯武夫,就是他們的門下走狗,只要聽他們的安排,就好了。
皇帝今天這般的折騰,這令許多人擔心,皇帝是在找藉口給武官們提高地位,讓他們壓制文官。
這還得了,朝中的人事任命大權,錢糧大權,還掌握在文官手上,皇帝想這麼做,大家是不可能答應,也都不可能配合的,而且皇帝他這樣子做,本身就是十分錯誤的行為,重武輕文哪能有好什麼好下場?
且看當年的大唐帝國,他們就是因為重文重武輕文,結果搞到國破家亡,天下大亂,李氏子孫,被殺了光殺了個絕,而天下的百姓,也都沒有一天好日子過。
這既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天下的蒼生,所以周延儒等毅然跪了下來,求皇帝改回成命,但是他們在跪了半天以後,也都發現皇帝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也沒有召見他們的意思,令他們又失望又生氣。
這臉丟的,這腿痠的……。
不過周延儒不可能他畢竟是大明的首輔,百官之首,既然在這裡當眾下跪,向皇帝長跪不起亦非好辦法,因為這樣子膝蓋很累,而且也都很丟臉,所以周延儒就規勸其他的人:“諸公暫時回到各部,我等坐下來從長計議。”
本來眾官是一腔的怒火,滿腔的熱血,想要勸服皇帝,收回藏命的,但是他們折騰了半天,皇帝理都不理他們,鳥都不鳥他們,也令他們意識到,眼前可能是一個死結並不好解。
如果皇帝堅持不肯退步,他們這樣子長跪不起,只會令他們丟臉,因為大臣們也都知道,崇禎皇帝看起來是溫文爾雅,事實上他是一個十分固執的人,一旦決定了的事情,誰都無法改變,就是當年,他決定活剮了袁崇煥,砍了熊廷弼,他一旦做了決定,其他的人即使是再反對,也都沒有用。
周廷儒對大家說:“我等今天暫時退讓,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就是定局,我等回閣裡共商大計。”
既然連內閣首輔都這般說了,大家也都覺得,在這裡這樣跪,非常沒面子,有失斯文,丟了臉面,所以他們只好就坡下馬,先回去了再說。
非是我等不忠心,沒有熱血,而是膝蓋不爭心,它酸累呀。
但是這一件事,大臣們絕對是不會答應的,堂堂大明帝國的皇帝,有皇帝不當,居然跑去練兵,這是什麼意思?
崇禎皇帝在禁中演武,他還真不是想想的或者是一時性起玩玩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以後的做法,他知道大明皇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他不能夠成功的解決劉家,就意味著他被劉家殲滅,他朱由檢就會成為亡國之君。
現在要對付劉佳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強大的軍事武力把他們無情的剿滅,把他們殺個乾淨,滅他們的九族,所有追隨他們的人,都要一一的剷除,即使殺之不盡,也要貶為賤民,讓其萬世不得翻身。
只有這樣,才可以震懾那些心懷異志,別有用心的人。
但是要做到這一步,需要一支強大也有戰鬥力的軍隊,目前大明沒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寄予厚望的幾位出色的大將,他們也都沒有達到皇帝的願望,為皇帝做到這些事情,既然這些人都做不到,只好由自己親自出馬了,這也是崇禎皇帝兵行險招的最後一波,如果這一招都不行,也都意味著他的大明要完蛋了。
當然崇禎皇帝他沒有鳥跪在宮門的文武百官,但是他也為此而擔心,因為他知道,如果官員們都在這裡長跪不起,沒有人去辦公,朝廷就維持不下去,就成為天下的笑話了。
所幸者周延儒畢竟是內閣首輔,是一個識大體,以大局為重的人,他勸服了官員們回去,雖然他們聲稱這件事無法善了,一定會跟皇帝沒完,但是皇帝終究是熬過了眼前的這一關。
那麼多官員跪在宮門之前,如果皇帝完全不理會,不聞不問也不是一個事。
皇帝他在禁中演武,這是他的一種想法,他也準備付付諸實現,而且他是也不是想著玩一玩的,他已經下旨到了洪承疇和楊嗣昌那裡,讓他調派一批優秀的軍官前來到這裡報道,為他訓練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