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千元成功的瓦解了白桿兵訊息,傳到了重慶,劉康大喜,山城一片歡騰,為之喜氣洋洋。

這倒不是劉康有多麼的害怕白桿兵,而是對方在拖累他的腳步,有白桿兵在,他就不敢全力的進逼成都,很容易被敵人抄了後路,包了餃子。

現在戴千元幾乎如此容易的就解決了秦良玉的白桿兵,令他非常的欣慰,想不到此人居然能夠有所作為,真是令人意外。

所以劉康率領全城的鄉紳和權貴,一起歡迎戴千元的歸來。

同時前來歡迎的,還有許多聞訊而來的老百姓,老百姓那是真心的高興和開心,只要不用打仗,天下太平,他們就高興。

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知道戰爭的殘酷無情,在奢安之亂前,重慶百姓不會如此的懼怕戰爭,但是此戰之後,地方飽受摧殘和蹂躪,讓他們知道,小鍋是鐵打的,他們對於能夠令他們不用打仗的人,表示以最大的敬意。

一開始他們對朱燮元和張有為是充滿敬意和敬佩之情,因為他們平定了奢安之亂,殺光敵人,可以放馬南山,卸甲歸田。

誰知道當他們平定了敵人之後,又有新的敵人出現,他們沒有讓小夥子們回家,而是徵召更多計程車兵去打仗,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川,有多少人能夠回來?

在那一刻,百姓心目中的戰神和英雄,變成了天殺的烏龜王八蛋,斷子絕孫的雜種,即使以世間最惡毒的語言詛咒,也不能讓他們釋恨。

二十萬四川子弟兵啊!這麼一去,還有多少人能回來,這得有多少人家破人亡,這可是令無數的人都為之失聲痛哭。

不過所幸戴千元是帶了上萬人回來,並且還帶來了一個稱得上是好訊息的訊息。

那就是在夷陵之戰中,明軍並沒有全軍覆沒,很多很大一部分人隨著戴千元投降,一部分人隨著秦良玉將軍撤退了,還有十萬多人追隨朱燮元北上襄陽,二十萬人並沒有全部死光光,至少保留了將近七成人。

在那一刻,許多人就把戴千元視為英雄好漢,他們對這些所謂的忠臣義士簡直就是不屑一顧,只有把他們的親人,從戰場上帶回來的才有資格稱為英雄好漢,其他的人,就是狗熊,戴千元帶了這麼多人回來,真心是令大家感激,此刻他又成功的說服了石柱土司歸降,這就意味著重慶城最大的威脅,不復存在了,很大一種可能,這場仗到此為止,不用再打了。

秦良玉部的歸降,意味著重慶周邊再也沒有任何一股實力,可以威脅到華夏軍,敢去挑戰華夏軍了,這也意味著和平的來臨,誰能讓大家不用打仗,不用死人,他就是英雄好漢,戴千元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所以說他乃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是以滿城的百姓,自發的前來歡迎這一個他們認可的人,他們親切稱之為:戴掌櫃。

劉康是非常的欣慰,重用戴千元,只是他無奈之舉,也沒指望他能夠幹出這樣漂亮的事情來,誰知道他居然輕易的就瓦解了他最大的敵人,得如此能人相助,當真是如虎添翼。

劉康十分高興,抓住戴千元的手不放,連聲的表示讚賞,他說道:“春風兄鞍馬勞頓,立下如此大功,立即官復原職,統領所有川軍,如此大功,本應該設下筵席,隆重慶祝,讓春風兄好好休息,但成都末下,尚不是刀槍入庫之時……。”

戴千元心領神會,沉聲道:“卑職明白,願為將軍的先鋒,遇山開路,遇水搭橋,拿下成都,獻以將軍。”

劉康大悅,說道:“飭令戴千元為華夏軍重慶師師正,本部先鋒,明日出兵,征討成都。”

戴千元以大禮參拜,凜然道:“喏!”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為穩固江山,結合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繼周朝、西漢、東晉後,在華夏曆史上第四次分封藩王,其三次分封諸子為王,鎮守全國各地,並與大明朝相始終。

其中,四川作為要塞之地,有“以四川而爭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的戰略地位,朱元璋更是非常重視。他把與自己事業上的大貴人,郭子興的女兒郭惠妃生的第十一子朱椿,分封到了四川為蜀王。

朱元璋為何繼大漢之後分封天下?他從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覆滅元朝統治,建立了明朝,他很清楚地意識到,要保證老朱家的江山永固,得想一個萬全之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