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官員和鄉紳們可是明白一點,在很多時候站錯隊,就是最大的過錯。

李竹華看見大家默不作聲,也都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他可是老油條,他可是從這些人中混出來的,他看見以後,十分的氣憤,大聲的說道:“你等深受皇恩,在朝廷有難之時,卻不思報效,當真是狼心狗肺,忘恩負義也。”

李竹華以為他如當頭棒口一般的痛罵,會令這些人驚醒,幡然而悟,捐出大量的錢糧,或者勇躍參軍,誰知道這些人聽見知府大人在這裡潑口大罵,他們根本就沒有理會,默不作聲,就當她潑婦罵街好了。

對於這些權貴們來說,錢糧還是小事,如果要籌,還是能籌一些出來,就怕站錯了隊。

現在即使是最為樂觀的人,他們都明白一點,那就是大明算是日落西山,一日不如一日了。

現在華夏軍兵臨城下,看對方的軍營,人山人海,無邊無際的樣子,拿下重慶,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事後讓華夏軍知道,他們在跟華夏軍作對,只怕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李竹華他的設想註定落空。

李竹華倒是羨慕別人可以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改投新主,他卻是投不了。

這是因為他的女兒,可是嫁給了張有為的兒子,說白了他們之間是姻親。

張有為他們在夷陵之戰,可是殺死了這麼多華夏軍的俘虜,雙方結下了血海深仇,華夏軍也都公開的宣稱,把張有為、朱燮元等列為十惡不赦之徒,遇赧不赧。

李竹華就可以列為他的九族之一,他知道落入華夏軍的手上,這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希望竭盡所能,守住這一座城市。

作為重慶府的知府,管理者這一片廣闊的地方,別人可以投降,他可是無法逃,因為他守土有責,就算他離開了,也會被處朝廷追責,公開問斬,所以他才會顯得如此熱心。

李竹華用盡的辦法,也不能令本地這些官員有所表示,支援於他,倒是負責鎮守重慶最為重要的朝天門的守將高富貴,他當先發難,他說道:“知府大人,既然敵人已經兵臨城下,自然就要讓手下的兄弟們都起來打仗,這拖欠咱們的軍餉和糧餉,該何時發放?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了吧?”

這幾乎就是大明軍隊的慣例,大明的軍隊之中,就沒有不拖欠軍餉,沒有不克扣軍餉的,重慶的守軍也都不例外。

高富貴當眾的責問,可是令李竹華非常的不高興,他本來是想向大家化緣要糧,你倒好,反過來向我要錢要糧,這是向棺材伸手嗎?

李竹華臉色一沉,他說道:“高大人,你自己身為朝廷的將軍,在朝廷有難之時,居然說出這一種話來,你有何臉面見朝廷?”

大明兩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文貴武賤的傳統,其發展到最高處,就是總兵帳下無縣令,縣令帳下有總兵,據說堂堂一品的總兵,見到了七品的知縣,都得做以行禮,否則他就混不下去。

文官的地位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武官的地位就跌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點,但是隨著大明迅速的敗落,這一切都有所改觀,至少高富貴敢公開向知府大人發難,如果是前幾年,這樣的問題,他問都不敢問。

他們這些當兵的,就是這些文官養的一條狗,高興時候扔幾根骨頭給你,不高興的時候,不是打就是罵,你還敢討要軍餉,這就是找死?

聽到這樣的話,可是令高富貴十分的憤怒,他說道:“我們要吃飯,你們跟我說皇恩浩蕩,就算是大明皇恩浩蕩的時候,我們還不是拿命去換餬口的錢糧,現在兄弟們都活不下去了,家裡面都揭不開鍋了,你跟我說忠義?大人後院之中,嬌妻美妾,山珍海味,吃的是肚滿腸肥,我們連飯都吃不飽,你跟我們說忠義。”

當著這麼多人,他毫不猶豫的訓斥,這可是令李竹華非常的生氣李竹華大膽大怒,他說道:“高富貴,你記得你忘了你的身份了嗎?你如此咆哮公堂,莫非是想造反不成?”

只要是以往,只要拿出造反這頂帽子一壓過去,肯定可以壓制住對方,讓他們不敢亂來,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武將來說,最怕的就是被文官彈劾,飛揚跋扈,居功自傲,這樣的帽子扣了上去,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

但是高富貴卻是絲毫的沒有害怕,他冷笑的說道:“放屁!我們只是討要自己應得的糧響,這就變成造反了,就你這樣,還想讓大夥去拼命?”